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秋已过,冬日迟迟,佳人远行! (第2/2页)
世家当狗。 待到山主离去,那么人世间真正的改变,也将正式拉开序幕,他只是不愿意,让她看到人世间,那般腥风血雨的杀伐。 改变人世间,依靠的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 在两人的谈话间,两岸金戈铁马不断,轻舟已过数重山,来到了莫池苑,莫干山的山脚下,在开江的那一刻起。 这一条大江便延申到了莫干山之下,虽是冬日渐进,可是位于人世间之南的莫干山附近,仍旧是一片秋日景象。 大雁绕着江岸盘旋不止,唐国军中校尉们,亦是沿江岸而行,监视着那一页轻舟。 唯有那位,如今的镇南大将军王景略,看着那远去的轻舟,懊悔不已,“若非贪恋权势,贪恋家族的兴盛,恐怕吾如今,也可入天界,成为一尊神灵。” “只是这人世间,从来都没有后悔药,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他是四岁入初境、六岁入感知、十六岁入洞玄,而立之年未至入知命,之后更是在,数年间攀升到了六境。 可是自始至终,他都知道从他,成为唐国镇南大将军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经失去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机缘。 机缘稍纵即逝,只是他没能把握住,没有把握住,那么便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大机缘。 一旁的副将,问道:“大将军,您认识那轻舟上的修行者吗?” 王景略惨淡一笑,说道:“道门万年难出的真修,人世间举世伐天的号召者。” “天下三痴之一的书痴,无论那一尊人物,在以后都是,人世间的故事,神乎其神的故事。” “撤军,留下五个折冲府,我等回长安,向唐皇复命,大河国拿不下了。” 道门真修于他有解惑之恩,他自然不会,率军入大河国,只要他在镇南大将军的位子上,待一天那边是如此。 副将满是担忧的看着,那页早已远去的轻舟,说道:“可是将军,陛下的旨意,可是要咱们,兵入大河国。” “国师大人,还交代了末将,一定要将那,莫池苑王书圣的墓,给偷偷的刨了。”
对于他这样没有背景的副将而言,真要是做了那样的事情,恐怕小命也得交代在这里了。 王景略呵呵一笑,说道:“幸亏你来问了本将军,否则哪怕是唐皇,也保不住你。” “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随着一声声沉闷的战鼓声,响彻了江岸,唐国的军卒们,开始收拢营帐,并将其装车,开始从大江畔撤军!―― 墨池苑,莫干山上! 昔日那红墙绿瓦的小院,已然成了废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难以言表的时光的陈玄,看着那废墟中,茁壮成长的参天巨木,可以说是不胜唏嘘。 而在莫干山的后山,一座矮矮的坟茔,孤零零的伫立在最为显眼的位置。 在那座坟茔不远处,也有数十个坟茔,相互错落的伫立在那里。 将近三十余年的时光,墨池苑的部分弟子,也在儿孙欢乐中,过完了平静祥和的一生。 生于斯,长于斯,自然也该,葬于斯! 莫山山取出了香烛供品,将其摆放在了,那座孤零零的矮坟茔面前,诉说着即将,远离人世间,前往无限遥远的西昆仑处的孤寂。 许久之后,眼眶微红的莫山山起身,在陈玄的陪同下,来到了莫干山之巅。 莫山山取出了,哪一方篆刻着精美纹路的令牌,注入了自己的念力,漫天的华光绽放在莫干山上。 莫山山与陈玄对视之后,微微躬身道:“今日远行西昆仑,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夫君珍重!” 陈玄复而还礼道:“夫人,亦是如此!” 而后随着漫天华光散去,莫山山的身影,已然消失在了,此方人世间,往西昆仑而去。 至于山海界,西昆仑在何处,那便是另外的故事了。 陈玄看着莫山山离去的空地,径直躺在了上面,人世间的仍旧纷纷扰扰。 此时此刻,并非他离去的时候,待到那年春暖花开,那年长安城中菊花盛开。 应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时一道散发着莹莹清光的门户中,陈某从中走了出来,他看着陈玄问道:“莫山主,当真是好机缘,人世间之外尚有世界。” “如今的人世间,虽然很好,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的确不怎么好。” “在之前面临着永夜劫难,人世间的普通人,应该默默的忍受,可是永夜不再,那么人世间的百姓,自然不需要再去忍耐。” “陈家,当年亦是大族,但如今却早已,消声觅迹,了无踪影,散入了人世间,不在聚拢亿万财富。” “然而,很多门阀看不清楚这一点,终究要两千一百三十年前,那一场兵戈事。” 陈玄平静的看着,那一条涛涛大江,说道:“人世间的百姓,被压迫的久了,自然不会反抗,所以才需要,我等唤醒人世间的普通百姓,反抗皇帝的信念。”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问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时无英雄,竟让竖子成名!” “知守观弟子江纯,可入人世间,行以兵戈事,将错了无数年的人世间,来一个彻头彻尾的拨乱反正。” “待到那年,春暖花开日,也合该是我离去之日,吾师曾言,我太过横秋,少了几分少年意气。” “可我如今,已五十余岁,早已不再年少,可于修行者而言,我不过是一少年人。” 人生至死是少年,自然应当意气风发些,而不是像如今这般,老气横秋! 陈某平淡的说道:“江纯的确很是合适,只是杀伐会重些,到时候那位,上阴天子会很是不满。” 人世间掀起一场大的兵戈事,那么阴曹地府,自然会满员。 陈玄大笑道:“为生民立命,这本是儒家的道理,上阴天子自儒家而来,自然应会谅解。” “况且,待到来日,僧人三藏,入幽冥地府,十八层地狱,地狱不空三藏不轮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