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十里红妆,洞房花烛,夫子的故事! (第1/2页)
第186章十里红妆,洞房花烛,夫子的故事! 人世间,距离举世伐唐开始,已经过去旬月有余,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 翻越了葱岭的月轮国僧人,并未长驱直入,直插唐国腹地。 三万月轮国僧兵,在葱岭对面,却被唐国淳朴的百姓所阻挡,这些淳朴的唐国百姓,或许不知道何为永夜降临。 但是面对月轮国的侵略时,这些淳朴的百姓,用自己的血rou之躯,用锄头镰刀挡住了,月轮国的入侵,直到悉数战死在自己的家园故土。 葱岭东边的唐国郡县,六郡三十五县六十余城,皆沦丧于月轮国之手。 可至始至终,月轮国都未能,直插唐国的腹地,西疆六郡之外的土地,仍旧在唐军的控制之下。 而神殿联军,亦是在得到了,知守观观主陈某的严令后,于青峡前驻足不前。 唯有金帐王庭发了疯一般的冲击着唐国的土地,日复一日的前来打草谷。 茫茫的岷山上厮杀一片,而天枢处的修行者,亦是带着火符,给金帐王庭来个一个毒辣的火攻。 深秋世界,草原上的最易起火,尤其是唐帝国神符师,所书写的火符。 大火朝着草原蔓延,在茫茫的戈壁上蔓延着,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粮草,帝国的镇北军,面对金帐王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一时间,局势好像发生了逆转,唐帝国似乎,即将迎来一场的大的胜利。 可只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知道,唐帝国的危机,还远远没有到解除的时候。 不过即使局势,再怎么差劲,神殿联军也只能就此止步了,镇北军稳固了草原的局势后,即可挥师南下,配合各地折冲府的府兵。 将入侵帝国疆域内的神殿联军,一个一个的消灭干净! 因有书院在,有夫子在,唐不乱。 而在长安之南,大山之下的书院,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十里红妆,簇拥着只有公侯,才能用得起的花轿,朝着书院后山而去。 陛下亲自赐婚,无论是曾大学士,还是大学士的夫人,对此都毫无意义。 知晓些许隐秘的曾大学士,更是诚惶诚恐,这位休了妻,娶了妾的大学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亲闺女,怎么就成了人世间,人人喊打的‘冥王之女’呢? 由于举世伐唐,书院的学生,不是从军,就是返回了各国。 现在的书院很是清净,花轿先行进入了,书院前院的廊道间,而后朝着书院后山而去。 随性亲朋宾客,亦是喜气洋洋,颇有几分怡然自得,虽然这位十三先生。 于德行上有些欠缺,但是能够与之攀上几分关系,日后说将出去,也能扯起来一张虎皮。 骑着那一头大黑马,穿着公侯服饰的宁缺,走在最前面。 宁缺一直都以为这是一场梦一样,还在那场问心局的梦中,那时的宁缺,看着夫子跟道门真修对答。 然后他便成为了,夫子的学生,颜瑟大师的秦传弟子,未来的帝国国师。 可是夏侯又一次被起复了,而且还是统兵的将军,依然是镇北军,莫非帝国除了,夏侯之外,就没有大将军,能够统领镇北军了吗? 接亲的队伍很是漫长,足足走了一刻钟,才全数从那竹林中走出。 正在抚琴的许真人,一边抚琴,一边说道:“三先生,如今十三先生大婚,您不在后山迎来送往,怎么来了前院?” 看着这位书院后山的三先生,这位活了两个甲子的老教习,隐约间已经猜出了些什么。 余帘停下了脚步,说道:“小师弟,迎娶桑桑,十里红妆,桃花妖娆,灼灼其华。” “可许真人曾为道门真人,莫非真的不畏惧,永夜的入侵吗?” “这一曲十面埋伏,若是弹得恰到好处,应能杀人于无形之中。” “如今二十三年,已至!” “忽闻永夜入侵,明宗虽然信奉,广冥真君,可于永夜降临的隐秘,皆来自千年的祖师,也就是神殿那一任的光明神座。” “桑桑到底是不是冥王之女,冥王又是何许人也,还望许真人解惑?” 老师当初救了她,所以她自然不希望老师去死,她倒也不会杀了小师弟,可桑桑若真是那,冥王派来杀老师的人,那么她不介意,杀掉那桑桑。 老师总说她魔性未曾消除,或许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琴声悠扬,却又透露着杀机! 许真人凄惨一笑,说道:“冥王入侵,永夜将至。” “要知道曾经创立了魔宗的那一位光明大神官,其实是在卫光明之前,神殿有史以来,最光明,最虔诚的光明大神官!” “所以神殿才派遣他,带着明字卷天书,前往荒原传道于荒人。” “若非他创立了魔宗,现在荒人或许,不会过得这么苦难,受困于苦寒之地。” “广冥真君,光明真君,我在读前人留下的典籍的时候,都不晓得,他是让荒人信他,还是让荒人相信光明!” “或许他的本意是,光明真君,只是后来,才变成了广冥真君。” “三先生,言尽于此,无论是光明,还是广冥,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卷,明字卷天书。” 他曾经翻看过某位道门前辈,遗留下来的笔记,在那一篇笔记中,那位道门前辈,提出了一个堪称大胆的设想。 堪称大逆不道,与道门、神殿背离的设想。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设想,并不一定有错,或许错的从来都不是他们,而是那位高居在神国中的神灵。 余帘还了一礼,朝着后山走去,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道:“日、落、沙、明、天、倒、开,这到底是何意呢?” 天书有七,有一卷在大师兄手中,那么或许永夜降临的秘密,就在七卷天书手中。 只是除了老师之外,在无人能够,入知守观如无人之境。 拿到另外的六卷天书,实在是难啊! 竹林内,琴声再起,知晓这样的隐秘,本身就是一件愧疚之事。 许真人的机锋,并不难猜,广冥、光明,是否为一人呢? 又或是千年之前的光明大神官,从七卷天书中,发现了怎样惊人的秘密,才选择创建了明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