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3章 爵位 (第1/2页)
与徐渊同行,基本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而且对于修行上的一些不解,还可以问他。 一路行来,算是左道奇这段时间最为舒服的时候,从走进南苏城遇到姜月罗开始,虽然不说,但他的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着的,这会儿终于能够放松了。 与他而言,这趟东南之行,让他看到了很多不足,也收获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对于大晋这个伟大帝国而言,东南的薄弱之处,也终于算是有了自己的见解。 与宗师同行,自然不会如修行者一般腾云驾雾,两人只是从英雄帮借了驾不算豪华的马车,驾车而行。 长途奔袭或许算是三品宗师相对于阴神最薄弱的地方吧。 “功德加身,你收获应该不错吧?” 左道奇在驾车,心中想着事情,忽然听到身后徐渊开口。 脸上闪过一抹错愕,却还是回答道,“尚算可惜,可惜入不得阴神。” “你倒是贪心,登楼与阴神之间的差距,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徐渊笑了笑。 左道奇正好奇他想说什么,徐渊已经再度开口。 “我听说你是宦官出身?功德妙用无穷,补全身体残缺不在话下,倒是能帮你突破阴神增添不少裨益。” 左道奇豁然回头,却又想起了什么生生止住动作。 “徐师神机妙算。” 徐渊笑而不语。 左道奇却是心中翻腾起巨浪。 在南苏城的事情,定然是瞒不过的,他得到海量功德的事情,定然会被人知晓。 对功德了解的人,定然知道其能补残缺之身。 他心中微微激动。 ‘似乎…能重新做男人了,以男人的名义…‘ 尽管背着太监的名头让他获得元吉帝赏识,算是为今日成就铺垫了基础,但太监,终究不是什么好的身份。 只是,脱离了太监之身,朝廷的人又会怎么看自己呢皇帝会怎么看呢? 左道奇一时间心乱如麻。 也不知道徐渊之前是否看出他不是太监,这时候的提醒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 左道奇都不得不考虑。 按照规矩,如今的左道奇身负钦差之名,虽只是东南巡查,但一路经行,沿途官员都得出城迎接。 只是左道奇没有这个心思,于是马车飞速,不等那些官员得到消息,便行了过去。 当然凡遇问题,文书之类的奏章,需加急送往京都。 就如此刻的含元殿,早已收到左道奇的公文奏疏。 百官莫不敢言,张维正低眉垂首,端坐太师椅,似睡非睡。 正明帝一脸肃穆,不见丝毫情绪,古井不波的眼神中仿佛蕴含着滔天怒意。 “东南糜烂,一郡家族,便敢行如此滔天凶孽,诸卿以为如何?” 寂静的含元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一丝丝响动。 南苏城的事太大了,魔修屠城之事之前虽有发生,但之前屠戮的都是县城,很少有如南苏城一般屠戮郡城,而且每次发生大桉,时任皇帝皆大行政令,作出对策。 正明帝也必须如此,事关皇家威严。 故而今日一向不需上朝的宗人府宗正姬潜朙也上朝了。 百官无人开口,姬潜朙浑浊的眼神扫过所有人,继而轻声说道。 “东南之地情况复杂需从长计议,但南苏城祸事,却少不了南苏郡守岳冲的失职,闻张相昔日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岳冲观之,儒士这柄利器,钝了。” 此言一出,满朝骇然,百官沸腾。 如今朝堂衮衮诸公,昔年谁不是‘读书人’! 磨刀,是件痛苦的事情。 无论对磨刀人而言,还是对刀本身而言。 正明帝目光微不可查的扫过张维正,依旧面无表情。 姬潜朙说的事情,乃是大事,他自然不会在今日朝堂之上作出决议,于是朗声开口道。 “宗正所言乃国之大事,但事关重大,也许有个章程…” “先帝在世时,曾在弥留之际嘱托我治理东南,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托付诸多东南宿老与众学子治理东南,却不想酿成今日大祸,东南啊…” 百官已经静默,听出了皇帝的意思。 现在就两条路,要么儒士去对付东海联盟,要么朝廷对付儒士。 在沉默片刻后,他们终于不再沉默。 让皇帝将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显然是不智之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乃圣人名言。 第一个开口的,是如今领太傅令的郑赤霄,他依旧如以前一般火爆,如以前那般嫉恶如仇,他双手持官笏,面容严肃。 “自有大晋立国以来,东南一带便如疥癣之疾一般,驱之不散,太祖立国不易,如今却自朝廷自地方,竟糜烂至此,臣心甚痛,如今的一切,已经到了刮骨疗伤的时候,故臣以为,需磨刀,也需出刀!” “请陛下发兵东南,以大理寺、吏部、礼部三司共核天下官员。” 他的话,说的很认真,引得百官微微沸腾。 正明帝面上闪过一抹不喜,郑赤霄这个人,为人太过刚正,圆滑有缺,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是将朕放在火上架着吗? 本就对张维正专权有些不满的他,在这一刻将这种思想加持到整个儒林。 刘喜时刻都注视着皇帝的眼色,见此连忙上前说道。 “陛下,左大人覆灭孙家,斩杀南苏郡守岳冲,当居首功,陛下之前还说要赐封他呢。” 就像是救星一般,刘喜话音落下,百官看向他眼神皆带着几分感激。 正明帝扫了一眼从始至终都未开口的张维正,“张相觉得如何?” “老臣老了,此事陛下决断便可。” “那便封他做个县男吧,之前昌邑缠着朕说了好几次了。” 正明帝似开着玩笑,百官却无人开口。 皇帝任命爵位,本应是大事,但今日这般情景,所有读书人噤若寒蝉,以往最善挑刺的御史台,在这一刻也掩鼓作息,不置一言。 只是,在朝廷的儒士,终究不是东南那帮奴颜媚骨的官员。 去岁刚从御史台调任大理寺卿,时年九十二岁的周检用一种莫测失望的眼神看着昔日的下属。 他眼神微微暗澹,昔日元吉帝在位,皂衣处初设,沉光仗义执言,敢于叫皇帝下罪己诏而被王卢杖毙在午门之外,从此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