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国势衰颓 (第3/3页)
十万以上。
北疆战事如此宏大,已然成了越国的一个放血口,不断的使这个王朝元气流失,渐渐陷入虚弱。 不过梁国也不好受。 梁国和越国体量相当,国力基本对等。 支撑三十万大军,越国就有点受不了了,梁国又能好到哪去? 近两年来,两国边疆战争烈度渐渐消减,隐隐有着平息之势。 按照越国朝野内外的共识,可能再打个一两年,北疆战事就要结束了。 不过在结束前,越国还要再熬一熬,撑过这段苦日子。 这第一大患,还要等时间消弭。 而越国的第二大患,便就是与静海国的战争了。 “不过如今静海国战败,眼看着连国祚也要没了,以不足为患。此患算是平息了。”崔长青如此说道。 陆渊也赞同此言。 静海是小国,其国也不过数百万人口,三年折损十五万精锐,已是元气大伤。 这次就算不能攻灭此国,但经此重创,对方二三十年内,也别想恢复元气了。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此国再不为患。 “不过照此来看,越国三患中的两患,梁国渐渐无力支撑大战,过个一两年就会停止战事。静海国也被击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越国的静海郡。” 陆渊在心里算了算,不免有些愕然:“照这么算的话,三患已有两患平息。这越国朝廷已经解决了大多数麻烦。 没了这些外部困扰,岂不是还能再继续延续国祚下去?” 犹记得前两年,再看到大越纷乱的时候,他可是断言,这个朝廷撑不过几年的。 怎么如今竟然有了几分中兴气象? 难道自己要被打脸了? 正这么想着,崔长青又继续道:“梁国和越国以不足为患。但在国内,西川郡的叛乱,却是越加声势浩大了。 半月前,西川郡守传来邸报。 从我洞庭郡抽调入西川的三万平叛大军,竟然被那群叛贼给击败了。 那些作乱羌民,竟然勾结了高原上的番人,这两伙蛮人合兵一处,打了平叛大军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大军丧失大半,剩下万余残兵退往郡城,只和城中数千郡兵困守孤城。 而外面叛兵已攻占了七府之地,郡城以西,尽皆沦为贼土。唯有东面靠近洞庭的三府之地,还归朝廷掌控。 那伙叛军贼首李雄,更是僭称天子,建立蜀国,号称雄师二十万,已经成为西土大患。” 说到此处,崔知府脸色铁青,目中喷火,显然气愤到了极点。 想想也是。 作为朝廷命官,听到朝廷治下竟然有人叛乱,还攻占了大半郡土,建国称帝了,那自然是愤怒的。 就连陆渊,都有些惊讶。 ‘看来我的判断还是没错的。静海国败了,但一个蜀国又出现了。而且朝廷南边的郁林、南海两郡,经过静海国的战争入侵,已经残破。 建安郡也因为几年前的民乱,打成了废墟。 北面的广陵郡,也因为和梁国的战争,听说已成了白地。 再算上西边的西川郡,打了这么几年,估计也够呛。 这么算下来,越国八郡,也就只有豫章、洞庭、临海三郡,情况稍好,能供应赋税。 如今朝廷三路大军的粮饷,也就指着这三郡了。’ 陆渊细算下来,发现已经被打烂了五郡的越国,果然还是要完。 这朝廷撑不了多久。 但他还是有些疑惑,静海国败了,西川郡成了蜀国,这些都远在它郡,距离邵阳府不知有几百上千里,这些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带着困惑,他问道:“崔大人,今日你寻我来,难道就是讲这些的?可是还有其它事?” 崔长青点点头:“如今国事衰颓,眼看着西川蜀贼已不可制。我感觉就算是西川郡城,可能也撑不了多久了。 但朝廷连年征战,早就没了钱粮。 此时纵然想调军平叛,也无军可调,无钱可发。 所以圣上不得以下诏,令地方郡县,自行招募乡兵,守卫乡土,以拒敌寇。” 说道这,崔知府顿了顿,显然知道此诏一开,会是个什么后果。 但如今国势如此,他也无能为力,只得继续道:“因此我便想着,府兵不是有一千编制吗?如今还缺额六百,是否能够将它招募补齐? 放心,钱粮的事情,我会去筹措的。 这一年多来,本官清除积弊,改革地方,也是积累了不少府库的。足以供应军饷了。” 有人出钱让自己招兵,作为府内最大的军头,陆渊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此时便道:“只要大人钱粮跟得上,不用一月,我便可。将府兵招至千人。训练半载,便是可战之军。” 他很是自信的说着。 对练兵这种事情,陆渊还是有点经验的。 无外乎招好兵,保证军饷供应,再带兵去剿几次匪,就成精兵了。 他如今那四百人,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现在只需照着复制一遍,就可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