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_第248章:一个地名,一首诗。(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8章:一个地名,一首诗。(求订阅) (第1/3页)

    “江宁老师这一次终于硬起了一回,真是可喜可贺啊。”

    看到江宁没有答应鹳雀楼那边,一众网友竖起了大拇指。

    只是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江宁却又是说道:“那个,鹳雀楼的朋友,暂时我是没有时间去鹳雀楼。但那个啥,反正我在火车上也没事,我现场给你们推广下鹳雀楼,你看怎么样?”

    “咦,这样可以吗?”

    鹳雀楼那边一愣。

    但随后一想,却是立即点中北大学。

    虽然不知道江宁搞什么东东,但只要推广鹳雀楼,哪能不答应,又是补了一句说道:“江宁老师,只要您能帮我们推广鹳雀楼,我们的嘉年华少不了。”

    “这个钱嘛,你们看着给就是了。毕竟,我也不是见钱眼开的人。”

    这让直播间众人哭笑不得。

    得。

    这不去鹳雀楼了,为了拉生意,直播的时候都要拉上鹳雀楼。

    还说自己不是见钱眼开的人。

    众人内心对于江宁竖起了一根中指。

    不过这种事,大家也没办法。

    毕竟江宁仍在火车上呢,他还真没有去鹳雀楼。

    再说。

    这一趟去西安也要一定的时间。

    在火车上也无聊,大家也乐意看江宁直播。

    “那OK,我们开始。”

    说着。

    江宁却是翻开了随身携带的唐诗三百首,说道:“鹳雀楼位于山西,始建于北周时期。与其他名楼一样,经历岁月的洗礼,鹳雀楼经历了兵荒,战火,重修过多次。鹳雀楼原名并不是叫鹳雀楼,当时名为云栖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则是因为登上鹳雀楼有一种凌空而小天下的感觉。也就是说,鹳雀楼在当时是很高的。但后来因为黄河边有一种叫做鹳雀的鸟经常停留在楼上,所以就改名为鹳雀楼。”

    “相对于江南三大名楼,鹳雀楼的名气并不是特别知名。不过唐代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曾经却是来过一趟鹳雀楼。在看了鹳雀楼的风景之后,王之涣便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

    江宁开了一个头。

    不过。

    当江宁说到王之涣的时候,直播间有网友便说道:“江宁老师,好像王之涣没写过这一首《登鹳雀楼》。”

    “只能说,他们遗漏了。”

    江宁说:“这位朋友说得对。其实在全唐诗里面,他并没有收录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甚至,后世还有许多人认为这一首诗并不是王之涣写的。曾经,因为这一首诗,他还发生过一件极为尴尬的事。当时的武则天读到了这一首《登鹳雀楼》,一时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好,便问大臣这首诗是谁写的?当时武则天有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叫李峤,这时他却是邪念生起,便说,这首诗是他的朋友朱佐日写的。随后,女皇武则天便叫朱佐日过来,给他赏赐了一众金银,并还给他封了官。可是此诗的真正作者王之涣,却是默默无闻,反而没有人知道这一首诗是他写的。”

    一边说,江宁也是感慨:“大家看我手里的这部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就是一众不知名诗人的作品。王之涣的这一首《登鹳雀楼》,就被这一部作品收录了其中。并且,还被称之为五绝之最。”

    此前江宁讲黄鹤楼,讲过律诗之首。

    黄鹤楼一出,便以一股无与伦比的气势,瞬间俘虏了众人。

    与之同时。

    与这一首《黄鹤楼》一样,武省的黄鹤楼也瞬间爆火。

    这会儿。

    江宁又来了一个五言之最。

    虽然五言与律诗并不一样。

    但是。

    能在一个品类里做到第一的,哪怕他有争议,仍然极具有代表性。

    这不。

    江宁一说五言之最,一下子,不只是鹳雀楼这一边的人无比期待,其他一些不是山西那的人,也跟着极为期待。

    “江宁老师,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五言诗了,我想要欣赏一下这一首五言之最。”

    “我也很喜欢五言,反正五言绝句没啥格律问题,写得好不好,大家读一下就知道了。”

    不少人纷纷说道。

    另一边。

    江宁也是拿起纸与笔,放在火车桌子上。

    旁边火车上有一个小朋友很是好奇,问道:“叔叔,您这是写字吗?”

    “是的。”

    江宁点头:“叔叔这是在写一首唐诗,小朋友,你喜欢唐诗吗?”

    “叔叔,我太喜欢唐诗了,我会背十几首唐诗呢。”

    “那太好了,今天叔叔教你一首你不会的。”

    “谢谢叔叔。”

    这一幕也让众人不时点赞。

    江宁执笔写出了第一句:“白日依山尽。”

    江宁一边写,一边的小朋友跟着念。

    第二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