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三易其稿,终流传于世。(求订阅) (第2/2页)
里面被墨汁涂掉的字迹,再把它恢复过来。而他多年的出游经历,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在幽静的山居庵秀峰阁内,李寄将宜兴所得抄本和自己手头几种抄本互相对照,并结合平时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加以校勘、补充。终于,在历经五年的艰辛之后,李寄辑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人们称其“李介立抄本”,介立就是李寄的字。而这个版本是后世所有《徐霞客游记》版本的母本,因此又被称为“诸本之祖”。也正是因为这一个版本,我们的《徐霞客游记》这才流传了下来。” 一口气。 江宁讲完了《徐霞客游记》流传史。 只是众人虽然欣慰《徐霞客游记》能够传承下来。 但今天的课程,却是讲的李时珍。 但。 对于大家来说。 李时珍似乎并没有《徐霞客游记》这么好运。 《本草纲目》就要消失于历史的长河当中。 “徐霞客要不是没有这个私生子,恐怕徐霞客游记我们也见不到。” “是啊,有一些讽刺的是,当时李寄明明想回到徐家,但却被拒绝。” “这个怎么说呢,毕竟是私生子,而且徐家当时也是富商,正房一般也不会允许这样的私生子回来。” 不少人喃喃自语。 可是。 越是这么说。 众人越是可惜《本草纲目》的失传。 “江宁老师,难道本草纲目就此失传了吗?” 一众学子,仍是有一些不甘心的问道。 “我可没说。” “啊……” 众人一愣,这才反应过来:“江宁老师,原来您刚才一直都在忽悠我们啊。” 这一说。 众人恍然大悟。 如果真就失传了。 那讲李时珍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这么一部伟大的书籍,恐怕李时珍也会默默无闻吧。
“江宁老师,不带这样上课的。” “是啊,江宁老师,刚才您这一说,搞得我们都要哭了。” “江宁老师,您现在可是在大学讲课,要严肃一点。” 众人哭笑不得。 江宁摊了摊手,说道:“其实呢,我也没有忽悠大家。之前说的这一些,我只是想告诉各位同学。一部书籍要想传承下来,他有多么的困难。徐霞客游记能够流传下来,都是经历如此的复杂。更不用说,比之徐霞客游记更为复杂的作品,他要想传下来,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对于一众能够经历几百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我们一定得善待。” 这也是江宁为什么要讲“李寄”的原因。 这同样也是江宁所讲第三集课的原因之一。 …… “我们继续回到李时珍,回到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万字,还有几千幅本草图片。他对于印刷,出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本土最大的书商考虑到经济价值,拒绝了本草纲目的出版。但是,李时珍并没有灰心,一直都在不断的想办法。” “这个时候,李时珍儿子提醒说道,父亲,这一些书商之所以不愿意出版,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出版这样的一部巨作耗资巨大,收不回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请一位名人给这一部作品作序,以名人的身份加持,相信本草纲目一定可以得到出版。” “李时珍觉得儿子的主意不错,于是就想到了王世贞。王世贞不但是当时书法名家,而且还是天下文宗泰斗。如果有他的推荐或者做序,则本草纲目一定可以得到出版。只是虽然想到了王世贞,可李时珍与王世贞却素未谋面。更加为难的是,王世贞是朝廷命官,李时珍只是一介布衣。一个普通老百姓去求一位名家,王世贞会放在眼里吗?” 众人内心又是一下子被揪住。 “江宁老师,王世贞难道没有理会李时珍吗?” 台下一位学子又是情不自禁脱口问道。 江宁挥了挥手,说道:“不用急,我慢慢向大家说来。虽然李时珍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当时的李时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背上了自己的手抄版本,走了九天九夜来到了王世贞住处。幸好,这位文坛泰斗并没有看轻李时珍,得知李时珍前来,王世贞欣然接见了李时珍,并与其促膝长谈。” “两人相见恨晚,李时珍把成袋的书稿交给了王世贞,向王世贞讲述了他写书的意图和经历,以及成书后无法出版的苦衷,并恳求王世贞为《本草纲目》作序。看着整整一袋子的书稿,听完李时珍声泪俱下的讲述,王世贞深为感动,他留下了书稿,同意认真拜读。” “可是,他又说。本草纲目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这是一部医书。李时珍为什么要修订医书,就是因为前人医书上有比较多的错误,他要修订以及增加。那么,做为全新修订的《本草纲目》是否也有错误?李时珍听后,便说,本草纲目所涉内容庞大,恐怕也有可能会有出错,于是他又背着本草纲目手稿回到家中修订。” “没想到,这一修订,李时珍三易其稿,又是修了10年。如果加之前27年编写这一部作品的话,那整部《本草纲目》编著的时间,用时37年,将近40年的时间。” 整个课堂。 此时鸦雀无声。 谁人都能想到,40年的时间编写一部书籍的艰辛。 “当李时珍10年之后再见到王世贞时,王世贞大受感动,提笔挥就,为《本草纲目》作序。王世贞在序中写道,上至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宝也。随后,王世贞又将金陵最大的书商请了过来,为《本草纲目》出版,这一版史称金陵版。至此,《本草纲目》便流传了下来。同一年,王世贞就此去世。” 讲到这里。 第3集课却是讲完。 一众学子的眼睛,早已经湿润。 漫天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