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阳明先生,千古。(求订阅) (第1/3页)
世界上有两个半圣人。 这两个里面。 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孟子。 还有半个。 那就是王阳明。 之所以将王阳明当成是半个圣人,就在于他在“龙场悟道”当中提出来的心学。 准确的说。 心学并不是王阳明最先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 就有一些先贤提出心学。 他们知道。 这一期直播虽然看起来是讲王阳明。 这就代表着王阳明的心学,将是可以抗横宋朝时期的程朱理学。 是的。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竟然让王阳明就此顿悟了。 当我们了解我们的良知之后,那么,我们就应该与行动合为一体。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灭人欲,这里面有一定的误解。 甚至。 所以道义上来说,这也没有问题。 状元是不是最利害的? 自然不是。 不过之前的心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具体,也没有说服大众。 可如果将这一些基本的欲望,或者是本能欲望都给灭掉了,那我们又怎么生活? “龙场悟道,啊啊啊,这简直逆天啊。” 更在于,王阳明的心学,解开了无数众人内心的疑惑。 在听了江宁王阳明“龙场悟道”故事之后,进而自己也产生了顿悟。 当然。 “兄弟们,搬好板凳。” “难道不一样?” 所以,江宁却是继续说道:“我们举个例子,助人为乐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自身条件不允许,我们帮不是不帮?显然,这里帮是值得赞扬的,可不帮,其实也不是问题。所以,王阳明先生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理的表现,他觉得,只要我们能够遵守我们的良知,那就可以了。” 可是。 “嗯,以后一定如阳明先生所说的一样,知行合一。” 这一讨论,王阳明的心学,越是深入人心。 “我心即宇宙,宇宙就是我心,我喜欢,我喜欢,太喜欢了。” “阳明先生,千古。” 正是如此。 清了清嗓子,江宁说道:“在龙场被贬的第10个年头,朝廷终于将王阳明调到了赣省吉安,担任知县。当时的兵部尚书对于王阳明很欣赏,他觉得王阳明不像其他的一些文官,只会动嘴,不会做事。王阳明不只才华惊人,而且实践行动力也很强。甚至,王阳明还熟读兵法。随即兵部尚书就让王阳明跟着他去剿匪,结果,这一剿却是剿出了一个强人。” 又因为王阳明文治武功惊人,世宗又命王阳明总督两广。 “我说江宁老师怎么说,王阳明比之杨慎厉害多了。” “王阳明的这种顿悟,实际就是将心学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他称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与心学对应的,那就是理学。理学我们知道,他是二程和朱子提出来的。他强调,万事万物都存在理。哪怕就是非常小的事情,也存在于理。所以王阳明小的时候,为了验证理学,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他们认为,理是最高标准,也可以认为道德是最高标准。所以朱子他们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众人却是一下子想起了之前王阳明小时候与父亲的对话。 从现在来看。 王阳明似乎…… “因王阳明剿匪有功,当时宁王突然做乱。这个宁王,就是之前招唐伯虎入府的那个宁王。朝廷知道王阳明带兵有方,令其镇压宁王。结果,王阳明只用了35天的时间,直接就将宁王部队给灭了。只是虽然将宁王给抓了,但当时的武宗皇帝当真有一些脑子进水。他觉得自己神勇无敌,他想让王阳明将宁王给放了,然后自己亲自再将宁王给抓回来。” 又有一位网友说道。 他们觉得。 这一句话,其实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网友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己。 “那可不,不行了,我又想听江宁老师讲王阳明了。” “啊,什么情况?” 历史还是一样的历史。 “江宁老师,我们明白了心学,明白了我们的内心,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今天的这一则故事,可能将儒学推至一个新的巅峰。 同时。 一众网友,不断的催促着江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