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双双突破 (第2/3页)
br> 二老眼睛就一亮,林伯道:“水火本就相斥,早有人在这上面下过功夫研究。就是利用两种元气产生的巨大斥力,以弱胜强,想不到你们二人误打误撞做到了。” 秋老点头道:“曾经有一对分别修习水火元气的兄弟。炼出一套水火合击术,在动神初期就能合力战后期而不败,名燥一时。他们的事迹使不少水火修士纷纷效仿,钻研联手合击战技,水火修士组队曾风靡一时。” 原来早就有人领悟了这种相斥的力量。想想也是,天地五行存在恒久,从古至今的修士更是多如繁星,元气属性但凡有什么种隐秘的特性早被人发掘出来。 秋老道:“这样也好,对你和白山也是一种优势。秘室藏书阁应该有关于水火合击的书籍,等下我去给你找来,就算是我送给你们两个小子的礼物,预祝你们都能在擂台上战胜对手。另外,你的三系元气,不光是水火的配合有巨大的增幅作用,其它元气间的配合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金水或者金火二气的配合运用,同样不可忽视。” 苏佑点头。他在击杀奚云龙时,同时运转风火元气,效果惊人。去黄河边时以风火元气运转身法,当时是不想让姚传奇等人发现他的其它元气,就将风元气藏在火元气中,结合运用的身法也不赖。 苏佑已经在不知不觉练习元气配合。与二老的战斗,他也会切换金水或金火招式,已证明多系配合作战的优势! 但苏佑不光想与白山水火联手,更想在个人身上实现水火合击。虽然他已经摸索出水火爆杀球绝招,但那招使用的机会很少。因为怕付不起代价,所以即使遇刺那晚,他也没敢发出,实在爆杀球发出后的副作用让他顾虑太多。 他顺势问出在他一人身上如何运用水火互斥的力量。二老就一怔,好象才想起他就是一人身兼水火二气。然后一个蹙眉,一个挠耳,两人久久都无法给出任何建议。 苏佑已抛出这个问题,今天。按他的思路,与其自己胡乱试验,不如拉多几人参与进来,集思广议。二老有办法最好,没有也无所谓,他已经修出了最强的水火大招,也就不着急了。 苏佑现在只进金系室,刚开始在十九室还能体会到金元气的浓郁,两天后就感觉不够,就进入二十室,一个时辰吸收下来,依然没有饱和。 认了肖强的母亲和meimei为亲人,又发现杨婵身具先天木灵根,想着将她培养成材,能减少些对肖强的愧疚,苏佑的心境更趋圆润,距离金气明神圆满更近了!那是一种即将从蛋壳中破壳而出的饱胀感,当然这纯粹只是一种感觉,但无比清晰。 一天对战后,他把这种圆融的状态告诉二老。二老之前已有所觉,到没有惊异他的修炼神速,觉得这种情况发生在苏佑身上也是理所当然。否则他也不敢三系同修,还这么快修到两明一动,正是他的逆天灵根!二老不知道苏佑是吃过五行果,只以为他是先天三系顶级灵根。 二老后面并没有特意增加战斗强度,反而不时停下来向他讲解一些他们突破金系动神时的经验。当境界到了,元神会先行化形,那是元神破茧成蝶。化形的元神会融入藏府元气球,然后就是神元的蕴育阶段。这个蕴育过程可能是几天,也可能几十天,因人的天赋和感悟而不同。 苏佑突破水动神时先是水神印记钻进枯竭的水元气球核,从元气球内部破壳而出,化成水滴元神,水元气球也化成水滴状。这只是化形的初步阶段,到了铸神期才是铸神、铸形,那时可以决定想要铸成的形状。 但苏佑并没有经历蕴育阶段,他在短短一个时辰就破入了动神,哪里需要几天时间?是否因为当时正处在湖下特殊环境,加上水元气府几乎消耗一空,才加快了化形进程?还是说自己吃了五行果后灵根特别好? 带着疑惑,苏佑进入金二十室。这次他只吸收了半个时辰就感觉金元气与外界没有多大区别了,遂停止了吸收。他走到兵器架旁,拿起一把剑身透着古卓气息的剑。一输入金元气,就感到剑的灵动。 苏佑眼睛一亮,这绝对是与金元气最契合的金属性灵剑,为什么将此等宝剑留在金室而不配给弟子使用?他随即明白,这是供检验秘室修炼成果的剑,自然是品阶越高收效越大。 苏佑一遍一遍运转皓月剑法。皓月剑法就是指剑上能发出如皓月般的光芒,以快为主,确实是主攻击的金系剑技。他感觉以这把剑使出的皓月剑技更快更流畅、剑光更盛,果然是好剑。 苏佑知道要炼出灵剑,不只是剑材和技艺,神识不可或缺。高阶器师能将神元融入剑中,使剑产生同属性灵性,才能与剑主共鸣。这样的器师才能称为器宗、器王。这样的剑才能称为灵器、宝器!就如腹鱼刀、乌孙剑。 苏佑涌起明悟!感觉自己在炼器上还只是个学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突然强烈的想去炼器,以刚才的领悟去打磨自己的炼器水准,他有信心能作出突破! 剑光流转。他转而以金气使出水幕秘技,金元气的水幕似乎有种奇异的刚锐!水是柔,胜在缠绕;金为刚,强在坚韧。金元气发出的水幕剑技威力居然也不差,苏佑有意外之喜。 多系元气展开。水元气融进身法步法,与金系剑法配合运转。他反复施展,剑法身法开始合流,剑幕开始刚中带柔! 一个时辰早过了。室内金元气的浓度几乎和外面没有区别了,只是苏佑练出了感觉,不舍得离开。他此时神元顺畅,剑幕连绵、剑环无尽,收获巨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