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骄傲 (第2/2页)
br> 周平忍不住,话题又回到了完颜春身上。 就要北伐,这个档口,金国公主来了,还有一个皇帝的儿子,怎么不能让人分心。 算起来,赵思南已经七岁,是皇帝的次子了。 “怎么,你听到了什么风声?” 自从完颜春和儿子回归金陵城,风言风语就多了起来。而关于王师是否北伐金国的流言,也传到了时候他的耳朵里。 “陛下,完颜春毕竟是金国公主。西夏公主殷鉴不远,陛下需小心处置。北伐将至,军心可不能乱啊!” 周平意味深长地一句。 李惟名和杨意都已经离开后宫,周平可不希望,又给金国公主完颜春母子给搅局。 “放心吧。孰轻孰重,朕心里自有计较。” 赵竑点点头。他的个人感情生活,的确是一塌糊涂。 “周平,你的妻儿都还好吧。岳父岳母他们,可要cao心了。” 周平已经成婚,是两浙路安抚使高定子之女,也是四川蒲江魏高氏之后。周平和田义,二人倒成了亲戚。 说起来,高官权贵的圈子就那么大,周平看似位高权重,其实选择的机会不多。 周安之死,对周氏夫妻多少有些打击,希望他们不要太过悲伤。 “家里都好,周安的孩子,有我娘和那么多人照看着,都好。说起来,都是托陛下的圣恩,周家才有今天的一切。” 周平满脸赔笑,恭恭敬敬说道: “陛下,王师北伐,臣的职责减轻不少。臣想去地方上做事,不知陛下能否准允?” 赵竑威仪日重,周平的恭谨也与日俱增。以前他觉得自己才华满腹,怀才不遇。见证了赵竑的雄才大略,无所不能,他才知道,高山仰止的感觉和无奈。 “好了,句句都在拍马屁。你能不能自信一点?我看,恢复两河以后,你就先去担任河北制置使或山东制置使吧!” 赵竑没好气地一句。 仅仅十年,那个曾经敢当面讥讽自己的意气风发的男子,竟然变的唯唯诺诺,没有了一丝锐气。
是自己太过霸道了吗? 不过,周平想去做事,他应该成全。 “谢陛下天恩!” 周平一怔,随即眉开眼笑,似乎轻松了许多。 周平的神情看在眼里,赵竑不由得一怔。 “周平,你是心甘情愿的吗?你不要委屈自己。要不然,我没法向秀娘和岳父岳母交代。” “陛下,臣是心甘情愿。臣做梦都想去做些事情。” 周平顿了一下,继续道: “臣举荐张瑾继续情报司的日常,让徐良担任反贪司主事。等两河恢复以后,臣再去上任。” 河北路制置使,山东路制置使,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以他三十五六的年纪,正好可以好好经营,将来足可以青史留名。 “难得你喜欢。朝中官吏,你尽可以挑选,朕会尽力而为。” 赵竑目光扫向桌上的一堆情报,思索了片刻。 “张瑾办事严谨,滴水不漏,那就让他克日上任,负责情报司大小事宜。” 张瑾是周平的发小,知根知底。况且张瑾本就是周平的左右手,也是反贪司的干吏,应该不错。 “你先在河北或山东历练,北伐就随军北上,过几年就去日本。朕封你为日本路制置使,好好治理地方。” “日本路制置使?陛下,眼前北伐才是大事,陛下还是要对日本用兵?” 周平惊诧地一句。 “周安是朕的小舅子,岂能白死?等北伐结束,水师战船北上,明年就对日本用兵,一举灭了日本!” 赵竑说完,看着周平。 “回归正事。鞑靼大军今夏在两河收到的钱粮,运出去了吗?” 赵竑的念头,又回归到了北伐的事上。 自从耶律楚材和镇海等人入主中原,在两河垦殖耕耘,建立税司,年入四五十万贯,五六十万石粮食,不断向蒙古政权输血。 在赵竑看来,这是大宋的心腹大患,必须斩断。 “回陛下,据北地传来的消息,由于天热,钱粮尚未运送。按往年的惯例,一般都是在九月中旬,天完全凉下来以后。不过……” 周平定定神,一瞬间人精神了许多。 “不过,随着我军北伐的消息传入两河,鞑靼已经向两河开始调兵,钱粮自然不会运往塞外了。” “两河增兵的情形,有密报吗?” 赵竑也是精神一振。 看来,窝阔台也不想失去两河,开始向两河增兵了。 “回陛下,北地传来的消息,窝阔台想要集重兵于燕京、太原、云中、真定府,以及山东东平府、济南府,各驻兵五万至十余万不等。其重镇为燕京、太原和云中三镇。” 周平的禀报,让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窝阔台久经沙场,知道宋军劳师远征,想要和宋军打持久战,以期拖垮宋军,伺机反扑。 既然如此,那就来一场场的恶战,让战场胜负,见识这一场历史盛事吧。 “两淮和山东几大港口中转的钱粮,已经足够了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竑心有所触,立刻问了起来。 “回陛下,海州和密州储存的粮草辎重,已经足够20万王师北伐半年所用。若是加上淮扬定海一线,足够20万王师一年所需。” “战争,归根结底,打的还是后勤啊!” 赵竑点点头,油然一句。 正如情报工作一样,情报也要花钱打点,才能从对方的官员重臣那里,得到想要的情报和蛛丝马迹。 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张耀祖、宋三、柳六和陈十二这样的牺牲,朕不想再看到。传旨给北地的情报人员,就地潜伏,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 赵竑沉吟片刻,终于下了决定。 “传旨下去,择吉日北伐誓师,直取两河!” 该来的总会来!他已经等不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