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梦 (第2/2页)
水师每年三四月都要下南洋,用以向南洋移民和派遣驻军,常年在海上的战船达上千艘之多。大宋境内的商船多是在春季出发,黄兄商会的海船也不例外。 “黄兄,那你可是来对了!现在朝廷的水师都是蒸汽船,一年四季都能航行。你这么多条船,移民司一定会妥善安排。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刘兄为临安城的坐贾,对于朝廷水师和出口贸易的动态,自然再也清楚不过。 “蒸汽船,我也看到了,我就是坐蒸汽船来的,海面上到处都是,果然是日行千里,让愚兄是大开眼界!这样看来,愚兄可以随时动身了!” 谈到了蒸汽船,黄兄也是兴奋。 “那是当然!如今这南洋印度洋,谁敢阻挡大宋的商船?以我看,你随时动身,挂上大宋的龙旗,保你平安无事,一路直到澳洲!” “刘兄所言极是,那就多谢你的吉言了!你随便点,今天这顿,愚兄做东!” “黄兄,那我就借这杯水酒,祝你一路顺风,赚个盆满钵满!” “多谢多谢!请!” 几人觥筹交错,气氛热烈,赵竑也是心情舒缓许多。 通海裕国,扩大进出口,海外拓殖,果然是强国富国的正道。 来到大宋十年,执政八年多,大宋终于走上了正轨。 一堆年轻人进来,个个腰挎刀剑,窄袖劲装,英气勃勃,就在赵竑等人旁边的桌子坐下。 “也不知道,这次去了能不能考上?” 其中一个年轻人说道,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二哥,不要担心。考不上可以试一下金陵水师学堂。再不行,干脆直接去从军。军中表现好点,也可以去讲武堂!” 另外一个年轻人劝道。 “可是,进了讲武堂或者水师学堂,总比一刀一枪拼杀来的快。要是在军中苦熬,那得多久?”
二哥摇着一颗大脑袋,一脸的愁苦。 赵竑不由得莞尔。 这二哥年龄不大,野心不小。想要出人头地,得有真本事才行。 “你以为那是以前?曹友闻吕文德的那种机会,很难了!” 说话的年轻人显然很是关注金陵讲武堂,知道不少讲武堂的内幕。 “现在去金陵讲武堂,到了军中是低级军官,不要说曹友闻的一军统帅,就是一个将级军官,都不容易。去水师学堂时间太长,咱们这年龄也有点大了。现如今战事频繁,只要去从军,作战勇猛,很容易立战功。二哥,别垂头丧气。也许你能考上。” 同伴的劝慰,让二哥点了点大头,脸色好看了一点。 “以我说,不如去考师范学堂。俸禄虽然不高,但胜在差使清闲,也没那么多尔虞我诈。二哥,考虑一下。” 另一位文质彬彬的黑瘦年轻人,接着说了出来。 饭菜上来,年轻人开始吃喝,大快朵颐,气氛热烈。 赵竑暗暗摇头,这些家伙能到留春楼吃喝,显然出身不错。 “那我又是练武又是骑射,岂不是白练了?” 果然,二哥一脸的沮丧。 “不白练!你就是去考师范学堂,也要看你是不是身强体壮!” 黑瘦年轻人一笑,忽然问了起来。 “说起来,汉中的战事过去一年多了,怎么朝廷没有动静了?皇帝是不是怕了?” 打仗的时候,众人觉得大宋皇帝穷兵黩武,是个疯子;而一旦风平浪静,又觉得皇帝不正常,胆子太小,应该打出去。 “皇帝怎么会怕打仗?” 二哥冷哼一声,一摇大头,当即否定了同伴的猜疑。 “先是河西,再是兴灵地,然后是淮南李全,再是关中陕西,一路攻城略地,都是数万人十余万人的大战,皇帝怕过谁?” 提起皇帝,二哥的眼睛里都是亮光。 “也许下一步,大宋天子就要发兵北上,恢复中原了!就像他在报纸上所说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你们等着瞧,也许很快就有战事了!” 二哥的话,让众人纷纷点头,有人接着说道: “我大宋王师兵锋正盛,无坚不摧,恢复中原指日可待,也许就是这两三年功夫。咱们去金陵讲武堂,是不是晚了点?不如去考金陵大学堂或金陵师范学堂,将来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们想,王师恢复中原,总得有人去安民抚民吧。” “我还是要考金陵讲武堂,考不上我就去考金陵大学堂。皇帝文治武功,一定会对外不断用兵,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 二哥是个执拗的性子,痴心不改,就是要考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 “二哥,我也要考金陵讲武堂!说不定,你我就是下一个曹友闻。再说了,要是能见上我大宋天子一面,我们这一辈子也值了!” 黑瘦的年轻人不改初心,也是个倔脾气。 “说得好!各位兄弟,咱们一起,祝大家心想事成!干!” 几个年轻人碰碗,都是一饮而尽。 赵竑笑着听年轻人们高谈阔论,也是振奋。 十年一代人。讲武堂办了快十年,从这些年轻人身上,他可以感觉到人们的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改变。 以前的临安街面上,熙熙攘攘的都是拎着鸟笼、挎着蛐蛐罐的纨绔膏粱,萎靡脂粉之气弥漫。现如今挎剑执刀、英气勃勃的年轻人随处可见,尚武之风可见一斑。 这让他觉得欣慰,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而这个民族,也终于改弦易辙,走上了正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