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来使(2) (第2/2页)
帝。 “陛下三思!” “陛下慎思!” 邹应龙和兵部侍郎魏了翁,也是向赵竑进言。 耶律楚材等人惊诧之间,赵竑决然一句。 “朕意已决,无复多言!” 看向耶律楚材等人,赵竑又是面色温和。 “两位先生,你们还有其他要事吗?” 窝阔台和李邦瑞面面相觑,通事翻译,蒙哥惊诧地看了一眼赵竑,和耶律楚材二人轻声说了几句。 耶律楚材向着赵竑,肃拜一礼。 “宋皇,割让两河,此事非同小可,我二人不能决断。待我二人回归草原,向窝阔台大汗禀报后,再回复陛下不迟。” 银50万两、粮食50万石,割让两河,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当然不能决定。 不过,耶律楚材相信,此事传到草原上,必定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尤其是那些打算拿两河牧羊放马的拜答尔之流,肯定是持赞同意见。 耶律楚材说完,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南下一战,蒙古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几年之内,怕是不能南下和西征了。 “宋皇,蒙哥王子想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大英雄?” 蒙哥说着话,通事立刻翻译了出来。 “什么样的人是大英雄?” 赵竑沉吟片刻,这才看着蒙哥,郑重其事回道: “所谓大英雄,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能在百姓心中落下一个“好”字的,那就是大英雄。而那些杀民虐民,动不动就屠城,连妇孺老幼都不放过的,那是禽兽。这是朕的心里话,与你共勉。” 通事一番翻译下来,蒙哥面色涨红,低头不语。 赵竑看了一眼愤愤不平的蒙哥,收回了目光。 道不同不相为谋,和这些人,永远没有共同语言。 “宋皇,你是要向北继续用兵吗?” 沉默寡言的阔出终于开口,目光还扫了一眼墙上的两张地图。 “阔出皇子,我也想说一些心里话,希望你不要介意。”
他来到这个时代,历史的轨迹已经偏移。这位历史上战死于襄阳的蒙古皇子,也许会迎来不同的一番命运。 “宋皇请讲!” 阔出抚胸一礼,通事恭恭敬敬翻译出来。 “江山多娇,有能者有德者居之。但不管谁执掌天下,务要爱民。我汉人有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将它送于阔出皇子,希望你将来善待万民,不要虐民杀民。天下任何屠民的暴行恶行,我大宋王师必讨之。” 通事翻译完,阔出抚胸一礼,嘴上说了一句,面上依然不动声色。 天下有能者有德者居之,宋皇的意思再也明显不过。北上用兵,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谢宋皇!” 通事的声音响起,御书房中众臣都是肃拜称是,耶律楚材和李邦瑞也是肃然起敬 宋皇爱民如子,可为天下明君。不过那一句有能者有德者居之,已经预示了宋蒙两国未来必有一战。 “宋皇,宋蒙两国,若是割让两河不能如意,难道宋蒙两国就不能永罢刀兵,互为兄弟之国吗?难道非要弄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吗?百姓水深火热,生灵涂炭,又岂是宋皇所愿?” 李邦瑞再次大声说道,语气里却已经有了乞求的成分。 此次入宋求和,难道要一无所获吗? 银50万两、粮食50万石,割让两河,估计难以成行,也没有任何意义。 蒙哥忽然开口,说了一通话,阔出跟着说了几句,李邦瑞脸色难看,悻悻不言。 “李先生,耶律先生,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平生之愿。你二人若是愿意来我朝就职,一路安抚使随时奉上。安民抚民,为国为民。二位不妨斟酌一番。” 赵竑不为所动,语气温和,岔开了话题。 李邦瑞和耶律楚材对望,还没有开口,又是蒙哥叽里呱啦一番话,通事硬着头皮翻译了出来。 “宋皇,李邦瑞和耶律楚材是我蒙古国的臣子,自会为蒙古国效力。宋皇如此做法,似乎很是不妥。” 通事的话听在耳中,众将臣有人要发怒,却被赵竑眼神阻止。 “朕只是爱才而已,二位不要介意。” 赵竑哈哈一笑,转移了话题。 “耶律先生,李先生,祝你二人在蒙古国官运亨通,再建新功。” 这个时候,说些场面上的话,似乎并不违和。 “宋皇,多谢你盛情。不过我二人既为蒙古国臣子,又得窝阔台大汗器重,自当效忠蒙古国,效忠窝阔台大汗。” 耶律楚材用的是蒙语,通事大声翻译,赵竑面带微笑,似乎并没有什么不悦。 “两位先生,两位皇子王子,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窝阔台大汗喜欢美酒。几位回去时,每样多带一些,还有中华之物产玻璃瓷器钟摆香皂等物。告诉他,朕换回两河的提议,请他慎重考虑。宋蒙两国交好,永为兄弟之国。” 赵竑哈哈一笑,结束了一番话语。 “谢大宋皇帝!” 耶律楚材和李邦瑞一起肃拜行礼。 宋皇没有足够强硬,还有缓和的余地。这一趟总算没有白来。 “真公,在宫中备下酒席,朕要亲自款待几位蒙古国使者,对酒当歌,不醉不归!” 赵竑哈哈大笑,耶律楚材和李邦瑞托雷等一起行礼,去偏殿稍事歇息。 “陛下,真要岁币银50万两、粮食50万石,买回两河吗?” 真德秀忍不住,悻悻一句。 “陛下,买回两河,恐怕是陛下一厢情愿。鞑靼人,不会同意的。” 宣缯也是摇头一句。 “真公、宣公,你二人真是至诚君子,谈判桌上的话,你们还当真了!” 赵竑看着面色阴沉的几位执政大臣,冷哼一声。 “中原之地,燕云十六州,都要靠我大宋自己去拿回,岂能拿钱去买?等到时机成熟,钱粮充足,朕自会北伐,一举将鞑靼大军赶出两河!” 赵竑掷地有声,真德秀和宣缯都是点头,众大臣也都是安心。 跟着赵竑这么久,他们心里都是明白。正如赵竑所说,大争之世,弱rou强食,宋人失去的,只能自己拿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