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机器 (第2/2页)
> “陛下,那就要到兵器制造司的车间看了!” 郑途轻声笑了起来。 车间,铸铁车床,制造炮车、四轮马车、战车等,叫车间,似乎顺理成章。 众人出了机器制造车间,还没走几步,巨大的爆炸声传来,跟着远处人声鼎沸,让众人都是一愣。 赵竑不由得一怔,下意识问了出来。 “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 “陛下,好像声音传自蒸汽机制造车间那边。” 魏了翁听了听,皱着眉头说道。 “走,过去看看!” 赵竑不由分说,迈步向前。 蒸汽机制造车间,不但生产蒸汽机,也在研发蒸汽机,大宋的人才都在这里,可是要害的部门,千万不能出事。 等到了蒸汽机车间前,蒸汽机车间的几个研究人员匆匆迎了上来。 “辛庸,发生什么事了?怎么鸡飞狗跳的?” 真德秀黑着脸,厉声问道。 “回陛下,回真公,蒸汽机锅炉爆炸破裂,死二人,伤五人。赵汝腾也被烧伤了腿部,不过没有大碍。” 研究员辛庸,辛弃疾的孙子,小心翼翼地回道。 赵汝腾是大宋宗室,和辛庸都是兴庆二年的进士,也是蒸汽机的研究员。 “不是让设了安全阀吗,怎么会发生爆炸?” 赵竑下意识出了一身冷汗。 机械之力何其恐怖!要是他刚才视察蒸汽机车间,岂不是要丢掉小命? “回陛下,安全阀生锈,刘工匠麻痹大意,没有经常仔细检查,所以才……” “胡闹!这是规章制度,和军纪一样。机械之力何其凶猛,不遵守会死人的!” 魏了翁脸色一板,怒声呵斥了起来。
“臣等知错了,请陛下责罚!” “责罚你们有何用?人都死了,怎么挽回?” 魏了翁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赵竑,悄悄使了个眼色。 “陛下,还是让我等继续制造和研发完蒸汽机吧。可能用不了几年,造出来的蒸汽机更好,威力更大!况且火车上用的蒸汽机马上就要造好,不能中途而废啊!” 辛庸心知肚明,赶紧向赵竑跪拜乞求。 “起来吧,不要动不动就下跪。那个粗心误事的刘工匠马上辞退,送官府处置。查查他是怎么进来的,谁引荐的,一概免职!” 赵竑黑着脸说道,耳提面命。 “你们其余所有人,罚俸半年,用于死者和伤者的抚恤。把事故详情尽快递上来,查漏补缺,看怎样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将此次事故传送各大铁厂,让他们引以为戒。” 尤其是大冶铁厂,那里才是蒸汽机的生产中心,可不能出任何问题。 “是,陛下!” 辛庸赶紧领旨,一行人惴惴不安站了起来。 “陛下,就这样便宜了他们?” 魏了翁脸色阴沉,不依不饶。 “魏卿,吃一堑长一智。就这样吧。” 赵竑看着辛庸等人,郑重其事叮嘱道: “你们都记住了,你们做的是科学,是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国人心浮气躁,漫不经心加自以为是,沉下心做事的人太少了。希望这次的事情给你们一个教训,要明白“认真”两个字,并把“认真”的工匠精神传给周围所有的人。” “谨遵陛下教诲!谢陛下宽恕!” 辛庸等人暗自庆幸,一起肃拜行礼。 皇帝心胸开阔,那些话,可是说到了他们心里。 “陛下,蒸汽机在商船和战船上用了半年之久,没出事故。不用因噎废食,只要规范cao作就行。” 一行人出来,魏了翁恭维起了赵竑,也是给他宽心。 “陛下,蒸汽船不仅可以在大宋周边使用。也可以下南洋印度洋,高丽、瓜哇、德里,还有澳洲都有石炭。我大宋的战船可以在南洋和印度洋出没,直达非洲。” 蒸汽机的使用,必须要有煤炭的供应,自带的话,终究行驶不了太远。 随着大宋战船在南洋印度洋巡弋,许多地方的情形,大宋诸臣也是心中有数。 “其实北美洲,那里的煤炭更多。希望我大宋的战船,早些到达那里,站稳脚跟,将那里置于我大宋的王化之下。” 不知不觉,众人已经出了机器制造司的大门,大江奔流,清风徐徐,让众人都是精神一振。 “你们有没有想过,等蒸汽机应用于世,人力被机器所代替,将会出现大量的闲散劳动力。正如朕以前说过的那样,只要人口过多,资源不够分配,必会引起大乱。到那时候,我大宋又该作何抉择?” 赵竑看着远处,继续说道。 “陛下,此时谈这些,是不是为时过早?” 邹应龙下意识说道。还没有恢复中原,谈纵横天下似乎太早。 “为时过早?” 赵竑摇了摇头,沉声道: “最多不过三五年,蒸汽机就会通用于天下,到时候再来应对,恐怕就晚了。” “陛下,那到底该如何解决?” 魏了翁心头憧憬,不自觉开口。 “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 赵竑看着眼前滚滚而去的江水,嘴里轻轻吐出几个字来: “还是那句话,移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