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宋的前程 (第2/2页)
“宣相公,你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也赏钱500贯,米50石。” 几位文臣坚壁清野,安抚百姓,殚精竭虑,为国为民,这才是煌煌士大夫。 宣缯和匆匆赶来的四川制置使崔与之,以及陈隆之一行文臣,纷纷领旨谢恩。 犒赏完几位文臣后,赵竑又面向了帐中期待满满的将领们。 “吕文德兼任临洮路都统制,赏钱1000贯,米100石;余玠、赵溍、江万载、孟珙四人,各赏钱1000贯,米100石;其余陆元廷、王仕信、黄喜赏钱500贯,米50石;其余诸位将士,朕自会论功行赏,一个也不会漏掉!” 众将眉开眼笑,纷纷领旨谢恩。 将士建有战功,皇帝赏赐都是丰厚,从不亏待。皇帝也御军甚严,贪腐更是深恶痛绝,众将也是心知肚明。 皇帝心情大好,曹友万迫不及待奏道: “陛下,鞑靼大败,不如趁机挥兵北上,恢复中原!” 皇帝嘉奖,他急躁的性格又显露无遗。 挥兵北上,恢复中原? 赵竑正在惊诧,余玠跟着站了出来,兴奋不已上奏。 “陛下,此刻北伐中原正是良机,趁机再灭了金国,了结我大宋子民百年遗愿!” “陛下,灭了金国,先恢复了河南之地。再挥兵北上,收回两河之地。臣愿做先锋!” 吕文德走了出来,同样是战意熊熊。 汉中大战,他还不是绝对主力,心里当然不甘。 “陛下所言极是!汉中这一场恶战下来,军中死伤众多,弹药损耗众多。如今陕西残破,还需恢复。此时北伐,太过仓促!” 兵部尚书宣缯,连忙出来劝阻。 这些骄兵悍将,一个个如狼似虎,就想着建功立业,却不管朝廷有没有钱粮。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后勤,还需细细筹备,事无巨细。
“陛下,北伐乃是国战,千头万绪,不可草率行之。陛下慎思!” 利州西路兼临洮府路安抚使郭正孙,也赶紧走出来进言。 汉中大战刚刚结束,死伤无数,将士还没有修整,立刻就要北伐,太过冒进,也太过草率。 “陛下,以老臣看来,鞑靼大军惨败,元气大伤,此刻北伐未尝不可。不过先要解决粮草问题,方可安心北上。” 汉中一战耀武扬威,四川制置使崔与之,似乎也对北伐起了兴趣。 “灭了金国,恢复两河,朕做梦都想!” 赵竑哈哈大笑,随即轻轻摇了摇头。 “诸位,兵马未动,粮草先校且不金国困兽犹斗,鞑靼实力犹存,就是这北伐所需的粮草辎重、火器弹药,也得准备半年以上。我的大宋将士,不能靠一腔热血拼杀吧。” 宣缯和郭正孙得没错,北伐是国战,不能cao之过急,脑袋一热就下决定。 众将讪讪而笑,都为自己的莽撞不好意思。 兵马未动,粮草先校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些行军打仗的浅显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你们的都没错。北伐乃是民心所向,也是我辈的责任。众将士不要急躁,汉中一战,我大宋边军损耗不,要先练好了兵,以备来年不时之需。没有升迁的也不要气馁,以后还要收复中原,夺回辽东,重返西域,更要用兵海外。你们想要建功立业,机会多的是!” 赵竑一番大话下来,帐中众臣都是振奋。 听皇帝话里的意思,这是准备要明年北伐了。 收复中原,那不仅仅是建功立业,升官奖赏,那可是大宋数代饶理想和梦想,谁不心动? “陛下,长安为我汉唐故都,你就不想北上,追慕我中原王朝的旧日荣光吗?” 余玠嬉皮笑脸问了出来。 “当然想去!到时候你们都一起,咱们瞻仰胜迹,谈古论今,对酒当歌,岂不快哉?” 赵竑也起了兴致,朗声道。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幸好他还年轻,还有游玩的热情。 “陛下,马上可就是元旦,陛下难道不回临安城了吗?” 吕文德眼神期待问了出来。 “怎么,舍不得朕吗?” 赵竑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走了下去。 “诸位卿家,这个元旦,朕是要在汉中过了。咱们一起好好心里话,谈谈人生理想!现在,你们跟朕一起出去,探望一下我大宋的边军将士吧!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陕西只有曹友闻两万多大军,潼关险还在金军手中,陕西还未完全控制;蒙古中路大军正在攻打河南之地,谁知道会不会攻打陕西? 汉中大战刚刚结束,军心未稳,确实不宜过早离开。 心里话,谈谈人生理想! 众臣面面相对,都是尬笑。 人生理想,还不是你老人家指哪打哪吗? 赵竑出了大帐。侍卫开道向前,众臣纷纷跟上。 宣缯暗暗思量,安抚将士,稳定军心,最快也要等陕西安稳下来。看样子,要等皇帝安心南归,最快也要到来年春了。 赵竑和众臣子出了大帐,众侍卫打马离开,下去传达犒赏的军令。片刻之后,原野上所有的宋军将士纷纷举起刀枪,欢声雷动,犹如塌地陷一般。 “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士们,辛苦了!” 赵竑登上一处高地,满脸笑容,频频向四野的宋军将士挥手。 万军欢呼,声震云霄,众臣子围在赵竑身边,都觉得热血沸腾,人人红了脸庞。 皇帝爱民如子,爱兵如子,跟着这样的君王,自己的前程可期,大宋的前程不可限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