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甘 (第2/2页)
了西夏皇宫前,皇宫大门口跪了满满一地的西夏士民。看到赵竑车撵到来,众人一起磕头,山呼万岁。 “大宋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夏民声音洪亮,赵竑勒住马匹,禁军骁骑护住左右。 “乡亲们,起来吧!太热,都回去吧!好好过日子吧!” 赵竑朗声道,有些飘飘然。 能让西夏百姓爱戴如此,自己声名远扬,可为一代圣君。 “大宋子,大宋和大夏秦晋之好,请大宋子开恩,助大夏躲过一劫吧!” “大宋子,大宋于大夏,高地厚之恩,夏民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大宋子,请你保存大夏国,求求你了!” 前排的几个西夏士民苦苦哀求,夏民们跟着磕头碰地,“邦邦”作响,有些人额头很快渗出血来。 打脸来得太快,赵竑心头的快意,立刻消失不见。 许胜和曹友闻怒极,就要上前驱散人群,被赵竑冰冷的眼神阻止。 明摆着,这是要他表态保存西夏国祚,而不是归于大宋治下。 夏民狂呼乱叫,磕头不止,赵竑不动声色,李惟名从车轿里出来,站在了马车上,清了清嗓子。 “大夏国的士民们,我是大夏安国公主,大宋子的后宫贤妃。大家听我一句劝,大宋子是千古圣君,大家暂且回去,大宋子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贤妃娘娘千岁!” “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夏民们又是一阵山呼海啸,纷纷从地上爬起,让出了进宫的道路。 赵竑眉头嘴角微微上扬,他回过头去,李惟名已经进了轿子。反观马车旁边的李睍和李德任二人,都是脸色发白,惴惴不安。
赵竑转过头来,不动声色,打马向前。 李惟名,好一个大宋的贤妃! 来到皇宫大门口,看到门匾上的“西夏路安抚司”几个大字,赵竑轻轻摇了摇头。 西夏君臣心存惶恐,为了让自己心安,才如此殷勤心。 但是,这是彰显他们或真或假的臣服之心吗? 进了大殿,才是真正的朝拜。赵竑和李惟名坐于高位之上,所有将臣,宋方和西夏方臣子,包括夏主李睍一起跪倒,山呼万岁,向赵竑和李惟名行礼。 “夏王,夏国公,诸位卿家,都起来吧。” “谢陛下!” 众臣一起行礼,站起身来。 赵竑看着爬起来的李睍,摇摇头,正色道: “夏王,你要是再跪,朕都不知如何自处了。以后,千万不要再跪了,这是朕的旨意。” “谢陛下!” 李睍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面上依然是恭恭敬敬。 要是不跪,谁知道会不会秋后算账? “诸卿,朕看各位有些人似乎戴了假发髻,党项族还穿上了宋饶圆领官服。朕想几句心里话。” 赵竑观察了一下,做了简单开场白。 众人心思各异,目光一起看向了赵竑。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朝廷的官服,那是规制,任何人不得僭越,相信众卿也不会有异议。回去以后,闲暇之余,众卿愿意怎么穿,那是各位的自由,旁人无权干涉。包括党项饶语言和发型,愿意保留者,朝廷和官府均不会干涉。” 赵竑的话,让满殿的官员,尤其是党项族,都是长出了一口气。 事实上,党项族的许多官员,都在想着要不要剃掉头发,不党项话了。 “党项族的语言、文字、服饰、文化习俗等等,都要尽可能地保留。党项的文明,要世世代代传下去。无论哪一种文明,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不能被任意摧毁。这也是三年前朕发兵救夏的原因。” 赵竑的话,让殿中的西夏君臣一阵错愕,片刻,才有人肃拜而道,郑重异常。 “陛下英明神武,心忧下,臣感佩之至!” 原来是原西夏枢密使李元吉,率先开口。 看他面红耳赤,一脸的严肃,似乎并不是虚情假意。 “陛下对大夏有再造之恩,臣谢陛下恩!” 西夏故吏部尚书李仲谔,又是走了出来,郑重一礼。 “陛下,老臣心服口服!” 大名鼎鼎的党项贵族、朝中重臣嵬名令公,跟着肃拜一礼。 尊重地方风俗,不威逼恫吓,善待夏人臣民,他此刻是有些心服口服。 “陛下恩!” “陛下圣明!” 西夏旧臣,一个个站了出来,纷纷向赵竑行礼。 随座的大宋官员,兵部尚书宣缯、工部尚书邹应龙、四川制置使崔与之、利州西路安抚使郭正孙等宋臣,一个个都是暗自钦佩。 只是一个保留西夏文化,皇帝就尽得西夏旧臣之心。 殿中一些宋夏臣子,心中暗自嘀咕。不知道高座上的大宋子,会不会善心大发,让西夏起死回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