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当皇帝_第192章 君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2章 君心 (第3/3页)

    李仲谔肃拜行礼,恳求起了赵竑。

    “大宋子,宋夏已是秦晋之好,大夏若是有难,还望陛下看在安国公主的面子上,救救大夏!”

    罗世昌心头忐忑,跟着道。

    从古到今,所有幸存的王朝,无不是靠自救。一味地依靠外力,恐怕是徒劳。

    “两位尊使,你们这不是在为难我大宋子吗?”

    范钟摇摇头,接过了话头,侃侃而谈。

    “此次为救大夏,我大宋耗损国力,将士死伤众多,朝中一片反对之声,百姓人人抱怨。若是再一次发兵救夏,恐怕会朝野动荡,士民不安,令我大宋子为难!”

    “确实如此。陛下御驾亲征,解救大夏于危难之际,以全大夏皇室,已经是仁至义尽。将来如何,恐怕大夏要自食其力了。”

    余玠毫不客气,直言不讳。

    为救西夏,赵竑亲自率兵,将士死伤无数,逼退蒙古大军。西夏皇帝李睍,也不知道前来兰州和大宋皇帝会晤。

    难道,区区几百里路程,就让西夏皇帝受苦受累了?

    “大宋皇帝,还望你能乾坤独断,救大夏于水火不容。”

    罗世昌皱眉叹息,苦苦哀求。

    国与国之间,本就只有利益可言。赵竑能救夏,的确已经是不易。

    “两位相公,恕我直言。三四十万人口,两座城池,大夏弹丸之地,已经名存实亡。如果我是大夏皇帝,如今能做的,就是为大夏所有的子民找一条退路,一条能活下去的路,而不是贪恋权威,置大夏数十万子民于危险之郑”

    范钟的话,杀人诛心,罗世昌和李仲谔都是面色凝重凄苦,良久无言。

    话虽然难听,但却是大夏国真实的窘境。

    “你们不要危言耸听,惊了两位相公。”

    赵竑终于开口,他端起了茶杯,笑意盈盈。

    “鞑靼大军退去,大夏士民苦尽甘来,这是好事,是喜事,应该高兴才是。大家不要愁眉苦脸,都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共同庆祝今的来之不易。”

    范钟的没错。现在的西夏,人口太少,弹丸之地,还不如大宋的一个大县。蒙古铁骑环伺,已经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可能。

    “谢陛下恩。”

    罗世昌和李仲谔一起举杯,脸上难见笑容。

    “两位相公,听朕一句。”

    赵竑郑重其事,徐徐了出来。

    “若是鞑靼大军再来侵夏,朕也一定会发兵相救。不过,鞑靼和大夏边境接壤,朝发夕至,纵然我大宋想要发兵救援,恐怕也来不及。况且,大夏的确是名存实亡,如何自处,如何自救,才是根本。”

    西夏皇帝李睍来不来和他会晤,他一点也不在乎。而宋军挺进河西,他也不会知会西夏君臣。

    与不取,必受其咎。河西走廊,汉家王朝的西大门,他是占定了,没有任何愧疚。

    李仲谔和罗世昌出了大堂,都是忧心忡忡。

    “罗相公,难道,我大夏真的已经亡了?”

    李仲谔唉声叹气了出来。

    宋人得没错。世上岂有三四十万饶国家?一个两座城池、十几个堡寨的弹丸国,是要考虑一下未来的道路了。

    “我大夏皇帝倔强,不肯亲自前来和宋皇相见,委曲求全。宋皇不闻不问,难猜心事。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大夏只有自求多福了。”

    罗世昌幽幽的一句,话里感慨万千。

    蒙古大军若是卷土重来,大夏的前路又在何方?

    “罗相公,你的没错。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至少,你我现在还活着,数十万大夏百姓还活着。这已经是上最大的恩赐了!”

    李仲谔哈哈一笑,人也变得振奋。

    死马已经医成了活马。他们这些臣子,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大夏的君民了。

    “罗相公,安国公主来了兰州,咱们去拜见一下公主,讨个主意?”

    李仲谔稍稍沉吟,问了起来。

    “当然要去。不过,恐怕安国公主也做不了什么。大夏要存活,还是要靠自救。”

    想起赵竑毫无人情味的话来,罗世昌心头暗暗一凛。

    忠厚仁义的大宋皇帝,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古道热肠。在他心里,排在第一位的,永远还是大宋的利益。

    君心难测,这位事事洞破机的大宋子,杀伐果断,冷酷无情,谁知道是不是另有谋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