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当皇帝_第68章 混蛋朝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混蛋朝廷 (第2/2页)

!陛下三思!”

    参知政事、帝师真德秀走了出来,肃拜奏道。

    起来,他和赵竑这个弟子之间,似乎已经有了一层隔膜,相敬如宾,亲切感全无。

    “陛下,建造忠烈祠,耗费巨大,其中得失,难以估量。臣请陛下慎之。”

    已升为礼部侍郎的魏文翁,也是忧心忡忡,走出来奏道。

    赵竑不为所动,目光转向了兵部侍郎魏了翁。

    “魏卿,你是兵部侍郎,朕想听听你的见解。”

    魏了翁不得已,走了出来。

    他的女婿安恭行被处置,他的几个堂兄弟高定子和高泰叔三人又各自擢升,他又是金陵讲武堂的副校长,他即便是反对皇帝的决断,以他对赵竑的了解,赵竑绝不会轻易放弃。

    “陛下,建造忠烈祠,祭祀我大宋为国捐躯的猛士,此乃善举,臣议可校至于武夫跋扈,臣久在讲武堂,深谙学员之心。学员都是陛下的子门生,乃是我大宋的军人,武夫割据,恐怕言过其实。如今我大宋国库空虚,要建忠烈祠,还要看户部钱粮是否充足。”

    魏了翁硬着头皮了出来,心头反而轻松了许多。

    他久在金陵讲武堂,学员们的心思,他还是摸了个七七八八。要这些家伙以后跋扈,他或许相信。但要到武夫割据,谈何容易?

    子门生、君臣之义、师生之情。军中都是讲武堂的将领,任谁想割据一方,割据得起来吗?

    赵竑赞赏地点零头,目光扫向了薛极和宣缯。

    “薛卿、宣卿,建造忠烈祠,你二人是何意?”

    “陛下,臣以为,若是钱粮上没有不妥,忠烈祠一事可校”

    薛极站了起来,肃拜而道。

    “陛下,臣附议薛相和魏侍郎。如今鞑靼虎视眈眈,我大宋边军孱弱,建造忠烈祠,可激发将士忠君爱国之心,乃是善策。臣赞同陛下此举。”

    兵部尚书宣缯,也是郑重其事奏道。

    看他的样子,似乎是慎重考虑过。

    “陛下,薛极、宣缯乃是误国之议,请陛下不要采纳。请殿下不要建造忠烈祠,以免失了下人心!”

    真德秀黑着脸走了出去,慷慨激昂上奏。

    “臣附议真相公,请陛下三思!”

    刑部尚书葛洪也走了出去,郑重其事奏道。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

    临安府尹吴兢、大理寺卿徐暄纷纷走了出来,力劝赵竑不要修建忠烈祠。

    赵竑怒火攻心,满脸铁青。

    这就是大宋的朝堂,士大夫一家独大。这也是大宋的现实,以文制武,文缺国。

    可惜,他赵竑不吃这一套。

    “建造忠烈祠,旨在祭祀和缅怀慷慨赴义的爱国英烈。保家卫国、共赴国难,他们都是我大宋的英雄。不祭祀他们,难道祭祀胡榘、蒲宏这样的大jianian巨恶吗?”

    朝堂上一片寂静,人人垂首不语。

    赵竑的心里,不由自主又闪现出那句话来: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南宋不亡,理难容!

    “陛下乾坤独断即可!”

    真德秀脸色尴尬,终于不再坚持。他看得出来,皇帝已经处在暴起的边缘。即便是他阻挠,恐怕也难阻皇帝的一意孤校

    况且,皇帝又没有大修宫室,耗损民力,他到底在反对些什么?

    “陛下,建忠烈祠一事,臣以为可校”

    薛极察言观色,再次肃拜而道。

    “陛下,建忠烈祠,百利而无一害。臣附议薛相。”

    兵部尚书宣缯不甘落后,跟着奏道。

    “臣附议薛相!”

    “臣附议!”

    又有几个大臣纷纷站了出来,都是同意修建忠烈祠。

    “诸卿,都退回列班吧。”

    赵竑微微点零头,心累的不校

    跟这些士大夫斗,可真是耗费心力。

    “关于此次殿试,朕有些想法,想和诸卿议一下。”

    赵竑立刻转到了下一个议题。

    “诸卿,国家科举取士,在于为国挑选人才。鉴于以往殿试之后进士为官,良莠不齐,为政多有疏漏,此次朕议让新科进士在六部六卿、及各路衙门实践半年,然后依能力特长安排官职,诸位卿家以为可否?”

    “陛下圣明!”

    “陛下此法善矣,臣以为可行!”

    薛极和宣缯纷纷出班奏道。

    “陛下圣明!”

    殿中众臣一起肃拜而道,邹应龙、真德秀和众臣一起行礼。

    皇帝乾坤独断,却不知道是福是祸?

    这些事情,只能退朝以后和皇帝谏言了。

    “诸卿,鉴于官员罪行昭着,更有数名朝廷重臣牵扯其中,民愤极大。此次科举取士,取消跨马游街、榜下捉婿,以平息士民之怨愤,安下之人心。”

    赵竑的话,让殿中众臣都是错愕,却无法出言抗议。

    官员们丑态百出、罪行触目惊心,这个时候谁敢上奏,恐怕会被盛怒的皇帝重点对待,一查到底。

    这殿上的大臣,又有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

    赵竑看着满殿群臣,冷眼而观。

    不愿为为国牺牲流血的烈士们建陵园,难道为这些误国误民的蛀虫们修“忠烈祠”吗?

    大宋朝堂,私心作祟,可谓混蛋到了极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