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布局(2) (第1/2页)
三月的川北,气晴朗,春暖花开,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更兼嘉陵江水浩浩荡荡绕城而去,青山绿水,蓝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但在利州大营中军营房内,气氛却是截然不同。一众四川士大夫,有人心头期盼,跃跃欲试,有人满怀心事,脸上难觅笑容。 众大臣心思各异,却都是闭口不言。皇帝不发话,众臣也都心翼翼,等候皇帝开口。 堂中一片寂静,赵竑翻阅着一份份奏折,面色平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他面前桌案上,摆着一份四川士大夫的官场名单,上面四川士大夫的详情赫然在列,以蒲江魏高氏、广安军安氏、夔州蒲氏三大豪门望族最为醒目。 赵竑看了一眼下面正襟危坐的范钟,微微点零头,目光中都是赞赏。 能吏和庸才,一目了然。 一年的时间,范钟便已将四川政局查得清清楚楚,而且官员罪行,察了个七七八八。 干吏、庸吏、贪吏、恶吏,纷纷跃然纸上,让他一时有些失神。 下之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贪墨数目之离谱,横行枉法之无忌,让他触目惊心。 律法无情,却挡不住官吏们前仆后继的贪赃,无所顾忌的枉法。反贪倡廉,律法重典酷法,真能扭转这贪腐的局面吗? 赵竑看了一眼下面的官员,示意了一下董宋臣。 “陛下旨意,利州知州高泰叔何在?” 董宋臣上前一步,拿着黄澄澄的圣旨,朗声喊道。 “臣在!” 高泰叔脸色通红,赶紧走了出来,跪伏于地。 不用问,这是皇帝擢升他的旨意了。 “利州知州高泰叔,政绩卓着,精明强干。擢为淮西转运使,兼泸州通怒…” 董宋臣拿着圣旨读了起来。 “臣领旨谢恩!” 高泰叔哆哆嗦嗦接过圣旨,站了起来,徒一旁。 满堂大臣看着高泰叔,目光中都是羡慕嫉妒恨。 皇帝犒赏高泰叔,今日是要大赐群臣吗? “陛下旨意,成都府通判魏文翁何在?” 董宋臣拿出另外一份圣旨,接着喊了起来。 “臣在!” 瘦弱的魏文翁懵懵懂懂走了出来,他四旬年纪,和他的堂兄兵部侍郎魏了翁,果然有几分相像。 “……成都府通判魏文翁,为官廉明,简政薄赋,多有政声。擢为礼部侍郎,克日上任。” 董宋臣拿着圣旨读了起来,铿锵有力。 董宋臣读完,把圣旨递给了面色潮红、跪在地上的魏文翁。 “魏卿,朕巡视完蜀口防御,便会返回东南。若是你愿意,几日后就随朕一同回临安城,克日上任吧。” 赵竑对着魏文翁温声细语,满面笑容。 成都府通判,蒲江魏高氏的魏文翁,兵部侍郎魏了翁的族弟,也是位廉洁自律的官员。 不过,魏文翁身体孱弱,有些书生气,人虽然正直,但于实务似乎有些生疏,也许去礼部就职,更能发挥其长处。 “臣谢陛下恩!” 魏文翁额头冒汗,晃晃悠悠站了起来。 对于他,对于蒲江魏高氏,这可是意外的惊喜。 堂中魏文翁的族兄高定子和高泰叔都是眉开眼笑,高氏一门,今日两人高升,简在帝心,可谓是光宗耀祖了。 “魏文翁,朕知你身体羸弱,等到了临安城,朕让太医给你好好瞧瞧,好生修养一下。人生苦短,为国为民,魏卿可要养好身体,继续为君分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