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改革(2) (第2/2页)
是眉头紧锁,沉吟着说了出来。 宋朝纸币会子有“换界”制度。会子的使用期限是三年,称之“一界”。到期之后,要到官府去,用旧纸币换成新纸币。换取的时候,官吏会先验看一次,称为“外场”;进去之后,再验看一次,称为“内场”。两次确认真币才会换新纸币。 众臣领旨,但都是愁眉不展。 要想革除纸币泛滥,谈何容易? 皇帝这第三把火,恐怕不太容易熊熊燃烧。 “诸卿,江南东路推行新政,你们觉得,谁可接任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谁可任总领一职?” 既然选择江南东路为推行新政的首选,当然要派遣干吏,以保证新政的推行。 几个大臣互看了一眼,都是沉默不语。 江南东路要行新政,不用问也是土地兼并、吏治腐败这些破事。谁去了江南东路,谁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众矢之的。 几人思来想去,都是觉得好像没有人能胜任。 当然,他们自己绝对不会毛遂自荐。 “几位卿家,你们觉得,绍兴府知府汪纲如何?” 赵竑不再犹豫,径直做了决断。 新人新作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绍兴会稽和此君打过交道,觉得有些才干。 “陛下圣明。汪纲此人多闻博记,官声斐然,可堪此任。” 果然,四人目光一对,薛极立刻上奏。 “陛下,汪纲可堪此任,臣附议!” “臣附议!” 其他几人一起表态。 “既然卿等没有异议,此事就这样定了。” 赵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大理寺的胡梦昱,忠正廉洁,履历丰富,敢于任事,可为江宁总领。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胡评事乃朝中俊彦,可堪此任。” 真德秀首先开口。他和胡梦昱交情匪浅,胡梦昱勇于担当,清正廉明,实为朝廷干吏。 皇帝的眼光不错! “陛下圣明!” 薛极也跟着奏道。 毫不相干的胡梦昱,实在没有得罪皇帝的必要。 大理寺的胡梦昱任为江宁总领,更没有人掣肘。这块烫手的山芋,得罪人的差事,只要不是自己就好。 “让汪纲和胡梦昱,还有会稽知县董会进宫面圣,朕要和他们谈谈,亲自考究一番。” 想起和汪纲的十年之约,赵竑不由得会意地一笑。 至于这个董会,能把会稽县治理的井井有条,看来是个俊才,可堪重用。 新法地惊天动地,没有推行新政的地方却要保持稳定。让董会担任绍兴知府,也可保持绍兴府政令的一贯和连续性。 “陛下登基,又是年关,可要大赦天下,彰显皇恩?” 薛极循例问道。 古之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或者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大赦天下。 想来赵竑登基,也不例外。 “大赦天下,想的倒美!” 赵竑一怔,冷冷一笑。 “大赦天下,让犯罪者逍遥法外,这不是对正义、对律法的亵渎吗?要真是那样,那些受害者及其家人,岂不是欲哭无泪?与其赦免罪犯,倒不如给受害者家属一些安慰。本末倒置,不知所谓!” 赵竑沉思片刻,这才继续说道: “免去相干受害者家里两年的赋税,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众臣纷纷点头赞同。 天下都是你老人家的,你说怎么做,当然就怎么照办了。 不过,皇帝这狠绝,可是非同一般。 “陛下,老臣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薛极不自觉地又站了起来。 “薛相,坐吧,有话直说就是!” 赵竑摆摆手,示意薛极坐下。 “陛下,如今临近年关,正月二十就是太后的生辰。不知陛下如何打算?” 薛极小心翼翼说道。 “陛下,我大宋以孝道治国,陛下已经贵为大宋天子,切不可意气用事,让天下人非议,误了天下大事。” 和薛极的小心谨慎相比,真德秀要直接的多。 “陛下三思!” 宣缯和胡榘都是拱手行礼。 “诸卿说的是。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人总是要向前看。” 赵竑点点头,思索道: “如今正是先帝大丧期间,到时候群臣可以给太后祝寿,但不宜动静太大。至于太后那里,朕自会去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帝王,更要能巡游航空母舰了。 想起来,去年杨桂枝杨太后的生日,似乎没有邀请他。而他的生日,似乎也没有邀请杨桂枝。 “陛下,太后的两个侄子杨谷杨石怎么处置?要不要追加为郡王?” 真德秀皱着眉头,继续上禀。 这一对纨绔图谋不轨,就该身首东市,那里还能升官加爵? “君无戏言。封杨谷为奉国军节度使,杨石为保宁军节度使。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要惹是生非了。” 提起杨氏兄弟,赵竑不由得想到了杨意。也不知道,她此刻在不在宫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