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1章 谱写 (第4/4页)
之前,薛白又去见了章仇兼琼。 “这些文牍,薛郎拿着吧,其中还有一些书信,是寄给我在川蜀的故旧的。” “多谢章仇公。” “我不是平白帮你的。”章仇兼琼道:“我看你面相可亲,信得过你,想拜托你在贵妃、右相面前为我多美言几句,我经不住那些大案。” 薛白道:“章仇公放心,我已经打听了,右相并无迫害你的计划。” “真的?” “右相有一本册子,上面记着政敌的名字。坏消息是,章仇公名列其中……” 章仇兼琼虽早有预料,但还是支起了身,抚着长须,面露踌躇。 薛白接着道:“好消息是,章仇公的名字很靠后。” “那早晚还是会轮到我的啊。” “这般说吧,章仇公的名字比我还靠后,在我前面的有鲜于仲通、张齐丘等节度使,有杨国忠、张垍等大臣,在我后面的就更多了,章仇公可等我死了再忧心不迟。” 章仇兼琼哑然失笑,叹道:“薛郎这次去南诏,也有人与你说此行不吉吧?” “自然是有的。” “我却与你相反啊,我从川蜀回长安时,许多人与我说我会死在长安。”章仇兼琼道:“天宝五载,我回朝经过汉州,坠马昏迷,被搬进驿馆,那驿馆里正好有一位濛阳县尉,巧的是,我醒来之时,那濛阳县尉恰好猝死了,当时走来一名道士,说了一段怪话。” “什么怪话?” “那道士说,濛阳马县尉乃是代我而死的,而我则还有四年寿命。” 薛白摇头道:“我不信这些。” “我也不信。”章仇兼琼道:“你可知那道士是何人?” “何人?” “他从我这里骗了些钱财,后来借着与我相识,又去骗了国舅,制出了些无用的壮阳药……” “李遐周?” “薛郎也识得他?” “是个惯会装神弄鬼的道士。” 章仇兼琼道:“可我虽说不信,心里却总念叨着这事,回长安后,生怕右相害我,终日龟缩于宅中。近来见到薛郎,悔啊!” “章仇公不必懊悔……” “我悔的是这四年来,束手束脚,担惊受怕,无所作为,比死都后悔。” 说罢,章仇兼琼长叹一声,道:“这是我最后能告诉薛郎的经验,此去,且放手一搏吧。” “必不负章仇公厚望。” …… 得了章仇兼琼给的诸多文牍,薛白回家后便仔细研读起来。 然后,他惊讶地发现了一件事,即章仇兼琼对他自夸的那一句“我在川蜀功劳过甚”,似乎是真的。 一直以来,薛白对章仇兼琼的印象只有其人举荐了杨国忠入朝,之后依附杨国忠。但真当他认真看了这些文牍里的记载,他才意识到这又是一个大唐名将。 也许不算非常了得,但也算得上大唐璀璨群星里的一颗了。 首先是关于夺回安戎城的记叙,很显然,大唐收复丢失了六十年的安戎城,不是李隆基在宫里授一个奇计就行的。章仇兼琼夺回城池是经历了艰苦的攻城、守城之战。 其次,他在川蜀任上,不仅战功出众,文治也不差。兴修了大量的惠农水利。 比如成都的万岁池在开元年间已经完全淤塞,天晴时干涸无水,下雨又容易溢水成灾,于是章仇兼琼发动百姓进行疏浚,灌溉了三乡之田。 比如新源渠,起于温江,止于成都,也是章仇兼琼疏通的,如今薛白造竹纸,能从川蜀运竹纸到长安,还有赖于此渠。 另外,还有远济堰、通济堰等等。 但最让薛白感到惊讶的不是章仇兼琼这些功绩,而是朝廷对他的评价。 就因为其出身太低,朝廷给了章仇兼琼足够的官职,却没给他足够的名望。 也许是因为杨国忠,也许是因为功劳都归于圣人了…… 薛白放下手中的文犊,心想,反正大唐群星璀璨,也不差这一颗。 “郎君。” “怎么了?” “有人送来了一个消息,说是,章仇兼琼病逝了。” 薛白一愣,抬头往天空看去。 此时尚是白天,他一颗星星都没有看到。 ~~ 兴庆宫。 一个宦官脚步匆匆赶进大殿。 “圣人,殿中监章仇兼琼,病逝了……” “慢着。” 李隆基抬手,禁止了这宦官说话。 他正在冥思苦想,嘴里轻声念叨着什么。之后,他抬着的手上下起伏,带着轻快的韵律。 “有了!” 李隆基忽然惊喜地叫了一声,道:“朕谱出来了。” “圣人?” “快拿朕的箜篌来,再让太真、梅精、念奴来听……都来。” “遵旨。” “对,别忘了永新,把永新也请来。” 那来报丧的小宦官也连忙将奏章放下,跑去拿箜篌。 很快,诸多美人汇聚,只见圣人面露得意,却不知为何。 “你们可听过薛白那首不像诗的诗。” “答圣人,听过。” “他是出了个谜题给天下人啊,朕答出来了,且都听着吧。” 箜篌声响,曲调轻快悠扬。 李隆基弹着曲子,看向许合子。 许合子会意,顺着这曲子,开口唱了起来。 那首原本念着不成韵的诗,由此成了好听动人的歌。 “……” 歌声飘出南熏殿,渐渐也飘出了兴庆宫。 没过多久,这首琅琅上口的歌已让长安几乎每个人都会唱。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