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狡辩 (第2/4页)
处,他是一个不愿轻易把弱点示人的人,道:“我得薛郎举荐升官,今到了长安,他已外贬,吏部并不给我告身。” “那你找我阿爷没用。”杜五郎爽快答道,“我知道你应该去找谁……” ~~ 长安城暮鼓又响。 酒足饭饱,杜五郎摸着肚皮回到杜宅,回想着与严武的谈话,心里犹十分得意。 “我也能独当一面了。” 当薛运娘迎出来之时,他便如此评价了自己一句。 但话音方落,只见杜有邻已板着脸过来,叱道:“与何人去饮酒。” “见过阿爷,是严武,他是薛白举荐……” “老夫知他是谁,你随老夫来!” 杜有邻脸色不豫,径直转回书房,关上门,当即指着杜五郎,叱道:“你知他是何等人便与他去喝酒。” “阿爷,严武一看就很有才干,薛白从那么多小官里挑选出他来……” “老夫岂能不知?严武是严挺之的儿子。”杜有邻抚须叹道,“当年,老夫与严挺之交情亦不错。” 严挺之也是开元名臣之一,在姚崇为相时任右拾遗,在张九龄为相时任尚书左丞,当时张九龄原打算举荐严挺之任相,但却被李林甫一石二鸟,双双排挤出京。 从这方面看,严武是个极适合拉拢的对象,与李林甫有不小的过节,且有才干。 杜五郎只觉得,怪不得薛白会举荐严武。 “那不正好吗?” “正好?”杜有邻道,“但严挺之这个儿子,性情有些……不同啊。” 因他与严挺之相识,故而知道些严家家事,皱了皱眉,开口说起来。 “严挺之是老来得子,快五十岁了才有一个儿子,很是疼爱。但严武的生母裴氏不为严挺之所喜,严武长到八岁,遂问裴氏,裴氏答‘你阿爷独爱妾室阿英’,你可知严武是如何做的?” 杜五郎摇了摇头。 “他拿了一柄铁鎚,到了阿英屋中,砸碎了她的脑袋。” “啊?” 杜五郎吓了一跳,不敢相信。 “须知他当时只有八岁啊。”杜有邻揪须道:“事出后,仆役与严挺之说‘郎君失手杀人’,严武却答‘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 “那……那他……” 杜有邻摇了摇头,道:“严挺之不怒,反而惊异于严武的不凡,赞他‘真吾儿也’。” 杜五郎想到今日与严武一道饮酒时的场景,不由后怕。 不想,杜有邻继续道:“还有一桩事,我亦是听旁人传的。严武少年时,与长安一名军使相邻,见对方家中有一女儿容貌绝色,严武遂诱拐了她,逃出关中。在巩县雇船南下时,见军使带人追来,严武遂灌醉了那小娘子,解琵琶弦缢杀了她,尸体沉河。等那军使追上,搜索船只,已没了任何证据。” “啊……” 杜五郎不知怎么说才好。 “严武有才干不假,但生性残暴,最多不过是吴起一般的人物。”杜有邻说着,叹惜道:“虽说,吴起亦是了不得的人物。” 他说的是战国名将吴起杀妻的典故,哪怕明知这等人物能成就一番大事,他还是害怕与对方来往。 “老夫会在衙署见严武,莫让我再看到你与他私下来往,记住了?!” “是,孩儿记住了。” 杜五郎心有余悸,退出书房,拉着妻子的手,道:“官场太凶险了,我还是不要求功名比较好。” …… 次日,严武再来杜宅寻杜五郎,杜五郎便称不在。 但又过了一日,严武也没有再到京兆府去见杜有邻。 长安城到处都在传南诏叛乱之事,但圣人并没有召回颜真卿、李泌、薛白等人,这些自以为有先见之明之人依旧是失败者。 薛白自身难保,他费心拉拢的小官们进了长安,也只好去投奔旁人,陈希烈、杨国忠、张垍。 连少数几个如严武这般先找了杜家的,似乎也被杜家父子搞砸了。 ~~ 兴庆宫。 几份报纸被放在了李隆基的案头。 待看到其中有“西南未靖,西岳停封”之句,他感受到了天下人都在讥笑他,不由大怒,径直将报纸全摔了出去。 “太放肆了。” 大唐疆域数十年没有丢过一州一县,偏是南诏一叛,消息摁都摁不住。 “薛白鼓动舆情,该杀。哥奴亦是废物,连个竖子都压不住。”李隆基道,“放肆到这等地步,看来是朕过去太纵容他了。” 高力士低声道:“圣人是说,这些消息是薛白放出来的?” “不是他还有谁?报纸是他弄出来的,南诏之事是他先说的,与李白对的诗也是他写的。” “恰是如此,老奴反而以为,未免太明显了一些。” 一句话,连李隆基也有些惊疑,哂笑道:“还能不是那竖子不成?” 须臾,他想到了朝堂上如今的情形,吩咐道:“查查看。” …… 宁亲公主府。 张垍见过了严武,目送他的背影远去,感慨道:“薛白看人的眼光好啊,从天下无数微末小官中挑出的几人都是人才。” “严武虽有才,但生性未免太凉薄凶残了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