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2章 招摇撞骗 (第4/4页)
。” “……” 说着话,到最后,李隆基笑了笑,拍了拍范女的背,道:“替朕去把外面的那个锦囊捡回来。” “是。” 范女光脚走在厚厚的地毯上,绕到屏风后,捂着心口,俯身将那锦囊捡起。 没有人能看到,她眼睛里的单纯神色褪去,目光中满是野心,嘴唇扬起的笑容则是带着狡黠与自得。 ~~ “你觉得这有用?” 杨国忠将手里的兴阳蜈蚣袋甩在地上,向妻子裴柔喝道:“是你说有用,我才献给圣人的!” “奴家又没骗你。”裴柔上前,抚摸着杨国忠的紫色官袍,道:“你自己不知道吗?” “那是我本钱雄厚,可圣人都六十六了。” 杨国忠颓然坐下,挠着头皮,道:“我怕是完了,逼反王焊,李遐周还落在薛白手上,我的命根子被人握住了。” “怕什么?他们握不住你的。”裴柔道:“圣人又不是不知道你没有才能,能对你有多生气。只要薛白不把李遐周交出去就好,不然你请他到家中来,我替你劝劝他。” “妇人之见。” 杨国忠懒得再与家中蠢妇多说,自转回大堂上。 他已派人打听李遐周的去向,此时正在等消息,以确定薛白不是诓他的。 眼下他有两个选择,若李遐周在薛白手里,薛白可能置他于死地,那他就只能任薛白拿捏着,攻讦安禄山,与李林甫也正式翻脸;但若李遐周已经远走高飞了,向李林甫伏低作小,学陈希烈一般慢慢熬,才是更稳当的。 好一会儿,才有仆役赶了回来,禀道:“阿郎,打听到了,如今崇业坊里全都在传。李真人分明是自己离开的,还留下了一首诗……” “自己走的?” 杨国忠不由犹疑起来,怀疑薛白是在诈他,否则完全可以证明给他看。 “去,去右相府……不。” 走了几步,杨国忠却又停下了脚步,眼神闪烁。 他忽然想起来,他背叛了薛白一次,万一这次是薛白的考验,那一步踏错,可就万劫不复。 “再把那首破诗给我念一遍……” ~~ 崇业坊,丰味楼,一间暗室里,李遐周见有人进来,不由抚须叹道:“薛郎作诗的水准,让贫道大为失望啊。” “我觉得在谶语里算不错了。” “谶语。”李遐周喃喃道,“薛郎是确信安禄山会造反,还是出于某种原因要陷害他?” “道长觉得呢?” 李遐周掐指一算,缓缓道:“不错,安禄山定然是要造反,就在右相死后三年之内。” “道长算到的?还是信口胡说的?” “信或不信,薛郎自便。” 薛白道:“我在等消息,若杨国忠不听我的话,我便要毁了他,道长可愿意为我作证?” “薛郎何必执着?”李遐周道:“贫道方才已然算过了,安禄山必然叛乱,‘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此谶语确实会应验,此为天命,天命不可违。” 薛白竟是被他逗笑了。 “道长用我写的诗,说是天命,劝我罢手?” “不错。” “道长是妙人。” 李遐周抚须道:“安知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薛白摇摇头,懒得再与这招摇撞骗的家伙一般见识。 他前世在潼关做事,偶尔也到西安来,因此听说过一些小故事,比如含光路那一带就有解说讲唐代有个道士预言了安史之乱,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好像是“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之类。 薛白不信这些,知道是后人写了诗,套用在天宝年间的道士身上,以此来表现唐玄宗的不听劝罢了。哪有真的预言? 但这小故事却让他灵机一动,在决定拿下李遐周来控制杨国忠之时,又多布置了一点。他逼李遐周在铜钟上写了一首诗,给整件事添了神话色色彩,并让人穿上李遐周的衣服,配合着在屋檐上装神弄鬼吸引视线。 全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岂还能被这骗子骗了? 李遐周看着薛白笃定的眼,竟还在笑。 “薛郎一定是在想‘我写的诗,当然不可能是这臭老道的谶语’,但那诗也许冥冥之中真是贫道要作的谶语呢?” “我算是明白了,装神弄鬼最大的技巧就是脸皮厚。” “天命难违啊。” 此时,消息也回来了,薛白不再与李遐周多言,起身,出了这间密室。 只见是达奚盈盈亲自过来了。 “阿郎,杨国忠入宫了。” “他做了对的选择。” 果然不出薛白所料,如此一来,朝堂上新的格局也就形成了,一个更像薛党的新杨党,以及一个腐朽的右相府。 “可以放出风声给陈玄礼了,这是为他儿子报仇的机会。” “喏。” “把李遐周送到洛阳,这里暂时不需要他了。” 薛白如此吩咐道,不再理会这个招摇撞骗的假道士。 他不信天命,只信事在人为…… 这章有个小彩蛋,查到的话我觉得蛮有意思,但不管它的话,也不影响故事情节~~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