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归 (第2/4页)
杨国忠便打算提拔他自己的心腹任这些肥差。 “国舅,杨光翙到了。” “进。”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青色官服的五旬男子进来,佝偻着背行礼,面相阴柔,语气谄媚,道:“庆贺国舅升官加爵,请国舅安康。” 杨国忠一直以来被杨光翙小心侍奉得很舒服,遂道:“我打算擢拔你担任元载留下的阙职,你可有信心?” 元载原本是盐铁使判官,是杨党主持榷盐事务的核心人物,正因有他在,榷盐事务一直有条不紊,没出大的乱子。 能沾手此等利益,杨光翙登时大喜过望,直接跪在地上,道:“国舅放心,下官一定不让国舅失望。” “一直以来,榷盐之收益太少,此为我阿兄始终没得到圣人倚重的原由。”杨国忠道,“你莫偷懒,亲自往解池去一趟,务必要比去岁的进项高上三倍。” “哪怕是五倍,下官也鞠躬尽瘁!” 很难想像这是两个国之重臣能说出来的话。但杨国忠不玩那些虚伪的,在他看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敛财,为圣人敛财,也为自己敛财。 这也将是杨党接下来的行事准则,将彻底摒弃原本那些造纸、刊报、徐图改革税制的主张,摒弃拉拢寒门的路线。 正此时,外面有人禀报道:“阿郎,右相府派人来了。” 杨光翙连忙殷勤地帮忙开了门,杨国忠问道:“可是右相召我过去?” “右相是派人递来了这个。” 杨国忠接过那封公文只看了一眼,眼神中就浮现出种种情绪,有震惊、忌惮,还有一丝敌意。 “怎会如此?怎可能?到底是谁做的?!” ~~ 陈希烈走过右相府的长廊,一点也没留意到此间的老旧细节,感受到的依旧是李林甫的威严。 他深吸了一口气,进入堂中,脸上已浮起惶恐不安之色。 “右相安康……” “陈希烈,伱想执国政了,是吗?” “不敢。”陈希烈慌忙应道,“右相若说的是薛白之事,此事……出于圣人之意。圣人欲招薛打牌回京,我本以为右相知晓此事,故而没有提前问过右相。” “嘭!” 桌案被重重拍了一下。 李林甫却还没放过他,喝道:“你与薛白勾结,当本相不知你打着什么主意吗?!” 陈希烈擦了擦额头,却还在嘴硬,道:“右相息怒,若是不想让薛白任长安县尉,那……是否禀明圣人?” 他素来软弱,今日难得硬气了一回。 李林甫依旧冷着脸,却没有继续叱责。 陈希烈稍松了口气,他根本就没得什么口谕,但敢赌李林甫不可能去问圣人。 他垂手站在那感受着右相府的气氛,渐渐地,没方才那么害怕李林甫了。 薛白说的不错,哥奴眼下大敌当前、麻烦缠身,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是不会轻易与他撕破脸的。岂不怕将他逼到王鉷那一边? 堂中安静了一会之后,李林甫开口道:“罢了,不过是一桩小事。今日让你过来,是想问问你对和籴之事的看法。” 陈希烈面上不显,心中登时大喜过望。 他知道李林甫这是在笼络他,意思等斗倒了王鉷,便把和市和籴使之差职给他兼任,这可是个权力重大、利益丰厚的要职。 “说句实在话,这些年王鉷在和籴使的任上出了很多昏招……” 待陈希烈出了右相府,已是踌躇满志。 李林甫的反应完全被他料定了,已对他有所顾忌,不得不给出以前所没有的尊重,因在杨銛死后,是他得到了薛白的投靠与支持。 抛开薛白的能力与运气不谈,其人还代表着贵妃与虢国夫人的好感。要助他一个宰相掌权,又岂是难事? 须知如今李林甫、王鉷两边都在拉拢薛白,但最后成了的只有他陈希烈。 他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宰相。 ~~ 那边,李林甫虽不能直接向圣人询问,却能向宦官们打探圣人对薛白的态度。 他遂遣人向吴怀实打听,得到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 “吴将军以为,圣人该是未下过这道口谕。” “为何?” “几次伴驾,吴将军留意到贵妃一直没替薛白说话,既然不是贵妃提醒,圣人如何会下召。” 话虽如此,李林甫暂时还是不打算拿陈希烈如何,至少等对付过王鉷再谈,倒是可以先把陈希烈的名字记在册子里。 “对了,吴将军一直以来还有个猜测,但不知是否准确。” “内官请讲。” “该是骊山大案之后,圣人似乎有些不喜薛白与贵妃走得太近了……” ~~ 九月下旬,两封任命文书从长安送到了偃师县署。 薛白看过之后脸色依旧平静,他会照着原有的计划,担任长安县尉。 “殷先生也看看吧。” “少府,这是……” “往后你就是偃师尉了,治理好此地,莫让我失望。” 殷亮点了点头,心中百感交集。 须知在大唐,出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到边镇给节度使担任幕僚,再由节度使举荐为官。他与薛白之间看似也是如此,但要知道,薛白还不是节度使,那其人能力以及诚意就更让人动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