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1章 禁归 (第4/4页)
白没有请殷亮来,其实与殷亮那种聪明人,不需要把话说太透。由他们这些人来,把大事干出来,殷亮自然会有选择。 “敢!” 老凉、姜亥、薛崭等人先应了之后,樊牢也是不甘落后。 “好。”薛白问道:“有不敢的吗?” 郭涣的手一直在抖,有些紧张害怕,听了薛白这个问题反而应道:“敢。” 因声音有些发虚,他还再应了一遍,心想自己这一把年纪了,竟还要牵扯到皇位之争里。 好在皇位之争也是大唐开国以来的常例了,让人心里的负担能小很多。 薛白还是很在意郭涣的态度的,有了这位偃师百事通的支持,能少很多的麻烦,他遂点点头,给了一个鼓励的目光。 “好,诸位往后都是大唐的功臣。” 闻言,众人都有些躁动,薛白摆摆手,继续道:“荣华富贵不必愁,那就谈谈如何做到。这次到偃师,皇孙的要求基本已达成了,铁器、铜币、钱庄、粮食、民心等等,这些都是成事的基石……” 这些话给了众人不少的信心,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倘若我调离偃师,你们能否将这一切维持下去?” 薛白没有与手下人说他为何要调任、能否调任,只用了这“倘若”二字。 郭涣最先明白他在担忧什么,也知道自己是维持这些的重要一环,连忙行礼,道:“少府放心,我等虽无少府大刀阔斧之魄力,一定尽心守成。” “好,我已举荐殷先生任偃师尉,郭老可暂任录事,静待时日。” “喏。” 郭涣心中震动,惊异于薛白的能耐,也疑惑静待时日是何意,总不能往后还能给他也举荐一个官位。 “老凉、姜亥,你们不方便随我归京,便留在陆浑山庄。”薛白道,“刁丙、刁庚,你们随我走,如何?” 刁氏兄弟对视一眼,又看向樊牢,之后学着老凉的动作,应道:“喏!” ~~ 这日从陆浑山庄回来,薛白与杜家姐妹私下计议时,才真正聊到调任之事。 “万年县尉的人选已经定了。” “是,崔祐甫,他资历与我差不多,出身却高贵,这次又能代表博陵崔氏支持李林甫。迁他为万年县尉,正常。” “可见顺势而为还是轻松的?” “他们都顺着大唐的下坡路往下走,自然是顺。”薛白微微叹息,道:“但我确实没预料到杨銛会在这时候没了,他上次给我的信上还说身体不错……” 为此,他得开始准备回长安了,否则杨党或分崩离析、或让人窃取果实。 但前提是他得先完成今年的税赋、安排好后续的事宜,因为长安城中的还只有杨党,偃师县中才有他的薛党。 杨党只是壳,薛党才是他的核心、基石,这是他前来偃师的目的,他做事讲究利己也利人,从来不做舍己为人之事。 “事发突然。”杜媗道:“国舅一去,我们在朝中少了一大助力,眼下要调回长安只怕难了吧?” 薛白道:“我敢拒绝哥奴、王鉷让我出任万年县尉的提议,因升迁之事原本就有所准备。” “如何?” “我先写封信吧。” 薛白铺开一张竹纸,提笔,先是写了自己在偃师的一点功劳,之后写道:“长安县尉王之咸,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可入秘书省……” 杜妗一直在旁边看着,微觉好笑。 去岁薛白从校书郎谋求外放之时,就觊觎过长安县尉之职,可当时资历远远不足,只能将它拿来讨价还价。转眼一年过去,薛白已有了资历,王之咸却还在任上。 这才是早有准备的计划,而万年县尉之职才是那个意外出现的变化,薛白承受住了它的引诱,没有轻易被打乱计划。 与他做法相反、没能顶住引诱的人是元载,因此哪怕再聪明,却还是落入圈套。 薛白一字一字写着,像是他做事的态度,一步一步,不紧不慢。 很快,一封信写完,杜妗看了一遍,认为不论是王之咸还是薛白,确实都有了升迁的资历,但却还有个问题。 “你要寄给谁?” 眼下薛白最大的靠山是杨玉瑶、杨玉环姐妹,她们却很难绕开李林甫而决定薛白的官职,至少需要杨銛这样一个在中书门下省有权力的人物。 偏眼下李林甫、王鉷斗得厉害,双方都盯着他,他不论倾向哪方,另一方必要百般阻挠。 加之杨国忠态度暧昧,薛白在朝堂上似乎是一个同盟都没有了…… ~~ 数日之后,中书门下省。 “偃师来的?” “是。” 一封长信被拆开,看信的老者眯着眼,隐隐觉得上面的话语好生熟悉,以前似乎听过。 看罢,他抚须沉思了良久,回忆着薛白在京时的情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