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深耕 (第4/4页)
烦,倒不如只当自己没来过,慢慢观察。 “没有了,县尉何时要第二批铁石?” “开春后就要。 “好,再会。” 樊牢跨坐在马背上,双手松开缰绳,向薛白一抱拳,径直策马而去。 这趟来他收获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想必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为此冥思苦想了。 天宝七载的冬天似乎更冷了一些,年节也在大雪中过去。 薛白在偃师县过了一个相对单调的年节,没有长安的万家灯火,没有上元夜的彻夜璀璨。听说洛阳的花灯也很不错,但全天下也只有一个长安、一个洛阳。 难得的是杜家还在,到大唐的第三个年节,薛白还是与杜家诸人一起过的,连青岚也把杜家当成娘家。 到了上元夜,众人赏月时,青岚不由问道:“郎君想长安吗? “我在等开春。”薛白道:“开了春,该给偃师一点改变了。 郎君就不好奇长安现在是怎么样吗? “圣人在花萼相辉楼设御宴,满城都是花灯,与去年、前年相似。” 佳节良辰,青岚难得也有些感慨,遥望星河,喃喃道:“我们若是在长安,也会厌倦了吧?反而是隔得远了,才想念长安真好。” 杜娘提着一壶果酒过来,恰听到这些话,低下头抿嘴笑。 “大姐笑什么?” “今年花萼相辉楼的御宴少了薛郎,岂能比前两年有他在御宴上献宝来的有意思?” “当然是郎君在才更有趣啊。”青岚用力点头,肯定道:“今年的御宴,他们一定觉得不如去年。 杜嬗便趁机与薛白对视了一眼,眼神似在说,总之是在一起过年,何必在意长安、偃师? “啊,薛白要是在长安,宴上诸公肯定都烦他。”杜五郎倒不忘转过来道:“但他既然不在,也许连右相、太子都想他呢。” “劳你cao心了,那肯定是不会的。” 没过几天,吕令皓便得到了长安的信。 他请托了关系举荐薛白升迁。既是想着调走这个强势的县尉,也是想给杨党卖个好。 不料,回信却是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简而言之,右相不希望薛白回到长安。 “这真是……..人嫌狗厌啊。 吕令皓无可奈何,只能做好长年与薛白共事的准备。 好在,薛白在对付了高崇之后也安份了不少,虽有夺权、安插吏员之举,总之不再触动他的根本利益。 “明府。” 郭涣匆匆进了令廊,禀道:“薛县尉可有与明府说过,他要在回郭镇以东引一条渠,开垦荒田。” “似乎说过。”吕令皓收起信件,抚须道:“本县告诉他县署账上无钱,此事遂作罢薛县尉已招募了人手。” “是吗?”吕令皓沉吟道:“修渠绝非小事啊。 他已想到了薛白支走的年礼花费,只是此事不宜声张。 “郭录事,此非坏事,若真能修了渠、开了荒田,是全县的功劳。” 郭涣于是露出了笑容,小声道:“明府所言甚是,只是……回郭镇东北那片山地,是我族中所有。” 吕令皓一听就明白了。 薛白之所以敢带无地的贫民去开荒,正是因为那片地不属于谁家所有。虽说回郭镇几乎都是郭家的田产,但那片山地在回郭镇东北。 若让郭家组织千余人去挖渠、开荒,费钱不提,他们也没那个耐心与精力。但等薛白带人开垦好了….... “你可知他是谁在罩着?还敢打这主意。”吕令皓不得不提醒郭涣。 “岂会不知?”郭涣连忙解释道:“是我大伯鬼迷了心窍,久居乡野,不知天高地厚,贵妃义弟的政绩都敢打主意。明府放心,我已说了重话,让我大伯收起贪心。” “那还有何好说的? “族中长辈们还是让我问一问,县令曾说开春就把薛县尉调走,许是在三月吧? 吕令皓也不承认调不调得走,抚须道:“难说,许是在三月,或在明年。你们万不可急在一时,待他领了功绩高升,要回你家的田地不迟。” 明府放心,断不敢与薛县尉为难。 郭涣今日来,还真不是冲着薛白来的,而是趁早宣示田地的主权,以免等薛白调走了,落入别家手里。 不急,这些田地都还没有开荒。 “开挖!” 洛河以北的野地里忽然响起这么一声响。 几个大汉推动了曲辕犁,铁铧破开了冻土,像是一只穿山甲把泥土翻开,只看着便让人感到松软、舒适,像是春天的气息。 锄田打春,风调雨顺! 围观的就有千余人,纷纷欢呼着喊着吉祥话。不管是拉纤的,或是种地的,与丰收有关的词就是他们最吉祥的话。 气氛之所以这般热烈,因参与挖渠的漕工每人都有足额的工钱,其中更有四百余人因为这是要开垦自己的田地而激动万分。 真到了这一刻,薛白却显得很沉着。 他目光看去,能够在干农活的人们身上看到不同之处。那百数十的男丁经过一冬的训练,已隐隐显出壮实、团结、有秩序的感觉来,他们都有家口,等有了这片田地,还有家业……换言之,都是良家子。 这些老实巴交、唯唯诺诺的农民,为了守护家园所能进发的拼劲,一直以来都被官绅所忽略了。 而他们已认准了薛白,成了薛白在偃师县最坚定的支持者。 但不够,开荒出三十顷、三百顷田都不够,须知这偃师县里一家世绅大户就有田地上千顷。 高崇留下的遗产已被薛白吞下,他准备再吞点什么。 毕竟时不我待,薛白得趁这个春天,把种子种到土地里去,深耕细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