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第244章 释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释放 (第3/5页)

买了。”

    “这个大唐朝廷上下蒙蔽,党争激烈,吏治败坏,已经没有人愿意碰漕运这个烂疮了。揭开真相又如何?皇帝老了,处理不了,不愿处理。官员们,忠诚正直的被打发了,忠言逆耳的贬官了,剩下的忙着敛财,为这盛世荣华添柴,谁去碰烂疮,谁就死,揭开有什么意思?”

    薛白有些疯,眼神却很绝决。

    世上不会再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从一开始就不对朝廷抱以一丝一毫的期望,从一开始就以最凶狠的态度出手。

    所以,他才没有像别人一样与光同尘,也没有像王彦暹一样死掉.…...

    高崇不知说什么才好,他一直以为薛白的后手在洛阳、在长安。

    正是因为太清楚权贵们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不可能来动漕运,他才敢肆无忌惮。

    万万没想到,薛白的目标是漕工。

    最最没有想到的是,漕工居然能在一夜之间反戈,这不可能,假的。

    “告诉我,码头上发生了什么?”

    “没发生什么,我把工钱给他们涨了三到四倍而已。”

    “哈,你上哪儿搞这么多钱?”高崇道:“太假了,我不信!我绝不会信!*

    “随你信不信。”薛白道:“但我当过基层官,我知道最浅显的一个道理,人有恒产才有恒心。对于大多数吃不饱饭的人来说,吃饱才是真理。我需要的只是一个给他们希望的机会。”

    “可笑,可笑至极。”高崇到最后也不相信。

    他宁愿相信他败在阴差阳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宁愿相信李唐有天佑,也不相信薛白能一夜之间说服上千漕工。

    “给四千人一天多发二十钱,一年就是三万贯。”薛白道:“你败给三万贯,不冤…….你值三万贯吗

    高崇讥笑着,问道:“你知道我一年赚多少吗?

    薛白道:“我很想知道。”

    高崇眼中泛起得意之色,道:“我不告诉你。”

    “那我告诉你几个秘密。”

    薛白道:“李隆基根本没有让我来查刺驾案,他宁可相信金刀之谶,也不肯相信他已经把天下治理得一塌糊涂。他派我来,其实只是因为他觉得我与杨贵妃太过亲近了,他讨厌我,想把我打发得远远的。又自认为他没这么小气,他于是骗自己“朕让他到河南看一看’,但其实,我说什么他都不会信。他不在乎天下人,他只在乎他自己。

    我就知道!”高崇道:“我就知道是这样!可恨吕令皓老乌龟不相信!

    “没事,你我知道就好。”

    高崇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薛白在他面前说话,太无所顾忌了。

    听到的秘密越多,他越不可能活下去。

    “你要杀我?”

    “你猜。

    高崇大怒,道:“你想诈我?我是不会背叛…....

    薛白道:“我想取代你。

    “什么

    “我想取代你在偃师县的地位,在漕运走私这一环上的作用,明白吗?”

    高崇不明白,但他终于发现了薛白眼神里的狂意。

    “我做这一切,不是为了点醒那个装睡的昏君,不是为了维护那只替权贵说话的唐律。我不是王彦暹,我暂时是下一个‘高崇’,当然,我肯定比高崇做得要好一百倍。”

    “你这个疯子!你就是个疯子!

    “不急,我们有很长的时间聊一聊。”薛白道:“我需要知道很多东西,你们铁石是从何处开采的?陆上是由谁运输?铜矿又是何处开采?铜市是如何私铸?武器.…....”

    高崇渐渐冷静下来,喃喃道:“你一定是想诈我,你想要更多的罪证,一定是的。

    “嗞——”

    惨叫声再起。

    薛白道:“与你说了那么多,还不明白?我再说一遍,李隆基不可救药了,懂了吗?别再说废话。

    “懂……懂了。”

    “说有用的。

    “你……你也想……助安府君成大事吗?”高崇眼神渐亮,道:“你也认为那是昏君,我们一起推翻他。

    薛白听到“安府君”三个字,有些不易察觉的讥意。

    他说他暂时想取代高崇,其实说的是暂时学习安禄山积蓄。但他又大可不必像安禄山一样暂据一隅,以范阳、平卢为据点,因为他计划与安禄山又不同……..他有身份,但需要实力。

    这些,与小小一个高崇却无甚好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就当是吧,我问什么,你只管回答。”薛白道:“铁石哪里来的?”

    “郾……郾城。”

    “郾城哪里?

    “你若想……加入我们。”高崇喃喃道:“你应该见见我义弟…....

    “嗞——

    东城坊,崔宅。

    因崔家宅院最大,一夜动乱之后,公孙大娘与她的弟子们、杜有邻与他的家眷们都住到了崔宅。

    这也成了崔唆在这一夜下了赌注的巨大收获。

    若说高崇、郭万金、李三儿等人有罪,旁人难免也要沾些嫌疑。那么,宫中供奉与转运副使到偃师都到崔唆家中借住,可见崔唆最没有嫌疑,那么谁是偃师县城最可靠、最有名望的世绅,也就一目了然了。

    杜有邻承诺,举荐崔唆的两个儿子为官,锦上添花总是容易,世绅子弟要当官也总是容易。

    到了午间,男人们在堂上,女子们聚在花厅,相谈正欢。

    “就有一事。”崔唆有些迟疑,道:“但不知张三娘?”

    杜有邻摇摇手,摆出官威,淡淡道:“薛郎与张三娘之事,你不必多管。”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