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极光-20 (第2/2页)
的介绍,这台“极光-20”战斗机能在无加油机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可达3100公里,已经远超美军F22创下的2177公里的记录。一方面是因为飞机使用的新型钛合金材料使得飞机重量相比21世纪的战斗机轻很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飞机使用的引擎与合成燃料都优于21世纪的水平。 “从发动机到火控系统,都是PAC的军工技术。从飞机的起落架到空空导弹,都是由3D打印技术制造。” “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有多少?”江晨问道。 3D打印成本较高,会浪费很多材料和能源。3D打印生产一架战斗机的成本,大概是工业生产线生产一架战斗机的三倍以上。虽然NAC财大气粗,但若是什么尖端武器都依靠3D打印技术的话,这个钱烧的江晨还是有些心疼的。 “很难,发动机的耐热材料。以第六街区的工业水平很难做到。”方伟先摇头道。 江晨思索了片刻,说道。 “将部分工艺简单零件的生产资料交给第六街区的军工厂,尽可能的将这些零件外包给他们生产。这样一来,成本应该比3D打印低得多。而且还能缩短生产周期,你觉得可行吗?” 方伟先捏着下巴苦思冥想了起来。 “工艺简单的零件吗?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一个部件的生产工艺简单……” 江晨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 “我说的工艺简单,并不是指按照我们所知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的难易度。而是技术上的可行性。不要小看废土人民的创造力,只要我们开价合适,技术上可以实现,他们没准能开发出比我们更节省成本的生产工艺。”
对于江晨的说法,方伟先显然不是很信服。毕竟他来自避难所,在战前也属于精英阶层。他实在不相信那些打扮与“乞丐”无异的幸存者们,有能力解决战斗机零件的生产问题。 但是碍于地位差距,他没有将对于废土幸存者的不屑表现出来。 见方伟先不说话,江晨大概还是猜到了他在想些什么。但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 方伟先这人很傲气。但这傲气不是无缘无故的狂妄,而是源于他对技术的严谨。 “科学和技术是两回事,前者决定后者的发展空间,后者决定前者的实用价值。能在残酷的末世生存到今天,已经证明了幸存者的创造力。” “但您不能指望一群难民胜任技术员的工作……好吧,如果您坚持的话。我想想……螺丝钉,机翼,座舱盖,弹射座椅,cao作界面外壳之类的东西。大概60%的基础零件技术难度不是很大。”放弃似地叹了口气,方伟杰说道。 “很好。”江晨点点头,很满意地拍了拍这位技术员的肩膀,“这些零件你详细地列份表格出来。交给徐璐。其余的零件依旧由3D打印机生产。” “明白。”方伟杰微微颔首道。 他们只负责研发,以及打造第一架样机,提供图纸与生产细节。至于生产的具体事项,会由鱼骨头基地的军工厂负责,无需他们这些科学家过多cao心。 “关于下一个科研项目,”江晨顿了顿。看着方伟杰认真地说道,“我希望你们研发一艘能够长时间滞空,具备装甲防护能力以及基础火力的飞艇。” “飞艇?装甲防护能力?”方伟杰愣了愣,微微皱眉道,“难道还用钢铁打造吗?” “技术上很难实现吗?”见方伟杰为难的神色,江晨问道。 “不,技术上并非很难实现,只是……飞艇这种武器我还真从来没听说过。”方伟杰无奈地道。 他说的从未听说过,自然只得是战前。别说是战前,飞艇这种机动性差、目标大的空中单位,早在二战初期就被淘汰了。虽然以22世纪的技术,制造一艘钢铁制的飞艇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但这样的武器性价比能有多高,方伟杰深表怀疑。 所以他委婉地表示,这种武器他从来都没听说过,希望江晨改变主意。 “无妨,战前没有,用战前的技术从头到尾造一架就好。”然而江晨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 “可是打造这么一座空中堡垒,需要的钢铁、钛合金、铜、铝都将是个天文数字。从性价比来看,这东西真的有意义吗?”方伟杰质疑道。 “当然有意义。”江晨笑着说道。 说着,他看向了机场外的天空。 那里是一片晴朗,但在更远的地方,依旧是阴云密布。 顺着江晨的视线望去,并没有领会江晨意思的他问道。 “是什么?” “将我们的意志,我们的秩序,我们的理念,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