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这个男人太可怕了! (第1/2页)
杨和庆说完,就带人去抓那粮仓管事。 人就在镇子里,住哪儿问问张家人就知道。 那粮仓管事并非硬骨头,被杨和庆抓了后一番刑讯,就痛哭流涕地将监守自盗的事交代了。 此前,他与粮仓护院们合伙偷盗了近两百石粮食,还不算多。今日却是趁着机会,胆大包天地转运了五百石粮食! 如果不是为了防备乱民闯入粮仓大院,他们可能偷运走更多! 杨和庆一气之下,就将这粮仓管事砍了头。 至于其人偷盗的粮食,因为之前张家在,他们不敢大规模贩卖,仍有六百石,全都藏在这管事邻居家的地窖里。 杨和庆不客气地将这六百石粮食都抄缴了,运回张家大宅的粮仓··· 次日。 历经混乱的明港镇依旧能看到太阳升起。 天空万里无云,五月底的太阳已经有些毒辣了。 昨夜接受过刘升短暂培训的义军步卒,一什什的上了街,分头走向镇子的南北东西,敲响铜锣,吆喝起来。 “明港的乡亲听着了,今日辰时义军在南街口外公审张、曹、范三家男丁! 各家男女主人都可以持户贴来听审,并且在审讯之后,凭借户贴领取我义军分发的粮食,每户五斗! 另义军招募百姓往山中垦荒,需全家投奔,每日至少管两顿饭食!” 由铛铛铛的铜锣声作为前奏,大嗓门义军的喊话声传遍明港镇的各条街巷。 镇民们听了惊喜之余又有些怀疑。 “当家的,这匪···” “嘘!是义军!” “这义军真会给俺们发粮食?” “听说有的义军攻破城镇后会开仓放粮,红娘子的这些人昨日没欺负俺们这些普通人家,还镇压了趁乱抢劫的地痞流氓,兴许真会放粮。” “当家的是要去领粮食?” “当然要去——家里银钱早就用完了,前些日子为了买粮,还从范家借了许多印子钱。这五斗粮要不去领,全家都得饿死。” “俺跟当家的一起去吧?” “不行,你得在家看着孩子。” “···” 类似的谈话几乎在镇上家家户户上演。 当然,中产乃至大户人家看待此事的想法又不一样。 王家,在张、曹、范三家被灭之后,已成了明港镇第一大户。 王家主要做丝绸布匹的买卖,同时也是明港的大地主,有田地两千多亩。 这一代的家主王俊文是个五十多的老秀才,因为家族经商,他倒不怎么迂腐,只是比较胆小怕事。 昨日他本来也要带着家人逃出去,同样是因为家人、家财太多,吵吵闹闹一个多时辰都没能动得了身。 后来听说匪寇出动镇压地痞流氓,靖平街面,又灭了曹家,他担心触怒匪寇,又实在舍不得抛弃家产,便选择紧闭门户。 跟家人一起躲在地窖中,担惊受怕了一整夜,没想到今早起来竟然听到这般消息。 王俊文虽然见识不多,却也有一些,觉得匪寇既然愿意维持镇子里的秩序,还准备放粮,多半是要名声的。 如此,兴许不会将他们王家等大户都给灭了——若真要灭,昨晚应该就动手了。 于是勉强松口气。 这时,平时不学无术的小儿子过来问:“爹,这红娘子的人居然说要公审张、曹、范三家。什么叫做公审?俺们要不要去看看?” “胡闹!”王俊文下意识呵斥了小儿子一句,随即又觉得小儿子所说不无道理。 这红娘子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官府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万一红娘子要占据明港十天半月的,他们王家避免不了要与匪寇们接触。如此,要是不了解这些匪寇想干什么,说不得就会吃大亏。 于是他接着道:“要去也是你大哥去!” 随即对已经成家、为人比较稳重的长子道:“你带两个忠心的护院,装作普通人去南街口看看情况。” 长子王可用答应了声,就匆匆回房去换装。 等他带着两名护院出门来到街上,便瞧见匪寇们十人一小队的在沿街巡逻。 街上商铺虽然没敢开门的,却也都安静得很。 显然,昨日不少作乱的地痞流氓被匪寇们当街斩杀,趁乱作恶的小人一时都被震慑住了。 ‘这红娘子的人要是不劫掠大户,倒也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