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_0087【黑山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087【黑山寨】 (第2/2页)

    自商代时,便以盛产铁矿石闻名,唤作商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曾在此铸铜铁,故称铁山。

    时至今日,因山石漆黑如墨,又被当地人唤作黑山。

    北宋地理通志《太平寰宇记》记载:“商山在淄川县北七十里,有铁矿,古今铸焉。”

    山不高,仅五百米,却极为险要,绵延数里。

    山前有盘龙岭,后有铁牛峰,左有金山祠,右有莲花洞,绝顶有炉姑祠,旁有圣水泉。

    且地理位置奇绝,长期作为划分州、府、县的界标,地处山东中部,位于长山、桓台、临淄三县交界,属于真正的三不管地带。

    远在五代十国时,此地便被数股匪寇占据。

    到了如今,更是出了个李天王,威名赫赫。

    远处官道上,一人一马疾驰。

    马蹄飞奔之处,扬起无数烟尘,犹如一条黄龙。

    绕过一段段山路,最终隐没在黑山之中。

    马匹放缓速度,沿着青石路行进了数百米后,一座高大的寨门出现在眼前。

    “止步!”

    寨墙上,一名身穿藤甲的匪寇喝道。

    骑在马上之人高声道:“鹞子归山!”

    藤甲匪寇道:“山茶!”

    “海棠!”

    对完口令,藤甲匪寇打了个手势,寨门立刻打开。

    进了山寨,那人翻身下马。

    山寨中,数百匪寇,竟人人着甲,背弓佩刀。

    观其气势与装备,比之厢军强上无数倍,哪怕是禁军都多有不如。

    复行数百步,一道陡峭崎岖的阶梯出现在眼前。

    顺着阶梯一路往上,便来到了山顶。

    此地仅仅是外寨盘龙岭,对面的高山才是真正的黑山寨。

    两座山峰之间,由一座铁索桥链接。

    若是外寨失守,便可斩断铁索桥,如此一来,敌人便只能绕到山脚下进攻,难度倍增。

    这也是为何,从五代至今,黑山匪盗都没有被剿灭的原因。

    四名身着重甲的匪寇,手持大斧,守在桥口。

    其中一人问道:“何以归家?”

    “麦麹开花。”

    身穿短打衣衫的青年再次报出一个口令。

    闻言,四人当即侧过身子,让开一条道。

    过了铁索桥,青年迈步走进一个山洞。

    山洞内部空间极大,能容纳数百人,这是早年间齐桓公开采铜铁之时,开凿出的矿洞。

    而这样面积的矿洞,整个黑山足有十多个。

    每个矿洞之间,都有一条通道接连,蜿蜒崎岖,犹如迷宫。

    若是对此地不熟悉,只怕在通道里绕上几圈,人就晕了。

    那青年显然对黑山寨极为熟悉,沿着通道七扭八绕,顷刻间便来到山顶。

    山顶之上,风景秀丽,矗立着一座座宅子。

    居中最大的宅子,便是黑山寨的聚义堂。

    快步来到聚义堂外,青年拱手道:“绿鹞子有事禀报!”

    鹞子,乃是山寨的黑话,是李天王安插在周边各县镇的探子。

    并以不同的颜色,对应各个县镇。

    绿,对应的是临淄县。

    “进来!”

    闻声,绿鹞子这才迈步踏入聚义堂。

    大堂内,共有九把交椅,正对大门的头把交椅上,端坐着一位彪形大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