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迁居(上) (第2/2页)
br> 闲置军营那边可是有几百人的,说句不好听的,但凡能成名成家的老中医,成分上多半都有问题,这也是跨不过去的一节。 李胜利这样的责任都敢担着,讲明了事后论功过这样的依仗,邹锦这边自然也就安心了。 “邹姨,这事做起来还是要细致一点的。 先跟街道办打个招呼,咱们少安排几户过去试试,没问题了,再慢慢的把人迁过去。 陆总这边也要给个说法的,这就要跟医家们精擅的领域挂钩了。 年龄、带来人员的多少、熟悉的领域,这些都要统计一遍的。 陆总老王那边,我明天先给他打个招呼,人员的筛选,让柳爷来办,他大致的知道怎么办。” 李胜利说完,也捏了下眉心,细致到具体做事,城里跟村里真是大有不同。 像洼里、山上这类没有驻村干部的大队,李胜利基本上说什么是什么,公社也不会闲着没事下去做人口摸排。 马店集这样有驻村干部的也好说,就跟老支书的路子差不多,要不用贴心的熟人,要不就去压服。 马店集的人口多,藏下几百人,问题也不大。 城里就不一样了,居委会手下不在编制的队伍可是不老少,管院大爷虽说也是老黄历了,可许多地方依旧在沿用。 小脚侦缉队更是不用说,虽说老太太们还没有这样的名号,但实际的作用也摆在了那里。 一个片区之内,张家长、李家短,这些个小脚侦缉队可是门清,来了生人,更是老太太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真是来路不清的人,想要在城里隐藏,难度可是不老小。 “胜利,做这些,还是要有数的,别惹了忌讳。” 李胜利这边有章程,邹锦提不出什么异议,但也做了提醒。
公事私办,顶多能说成是觉悟好一点,连以厂为家都够不上的,真要被拿到桌面上说,那肯定是说不清楚的,而且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 “邹姨,安心就好,今天我去了一趟军营那边,跟中医研究院的老郭,定了一些护心类药物的方子。 这事您知道就好,不用向上报备,回头我再让老郭在中医研究院那边报备一下。 这样一来,司里、陆总、中医大、中医研究院也就都成了这批人的婆婆,别说外人了,除了咱们两个,系统内的人怕是也理不清里面的关联。 除了护心类药物,我还把解表药跟陆总的肺结核中西联合用药给合并在了一处。 明天我去找老王,也会给他交待一下的,这样多头管理,没个正主,事情的遮掩也就多了。 等迁居的人到了街道办跟居委会的地面上,再弄个老中医义诊,如果可能,再将义诊的规模,扩大到整个城里。 将各处中医院,乃至于西医院的人马也拖下水,现在这个焦头烂额的时候,谁还有心去管几个人的迁居呢?” 听到李胜利要把水搅浑的说辞,邹锦这边也是无奈摇头。 现在看来,这些想法杜家女婿早就有了章程,从跟她单线联系开始,这位小年轻就在防着这些问题的出现。 现在军营里的人,虽说来路人数都是清晰的,但还有个研究解表药的吴门团队,在司里跟陆总这边,还真是不好厘清他们的归属。 再加上李胜利的合并之举,又把中医研究院拖了进来,到时候军营里的人,各自接了任务,谁是谁的人,就真的说不清楚了。 如果再加上遍及城里的义诊,司里、部里跟卫生口的各局办,只怕也得忙的焦头烂额。 如今的形势本就复杂,让李胜利这么一搅合,那就是一团乱麻,许多事,也就只能稀里糊涂的安排了。 “胜利,义诊这事,还是需要一个说法的。” 回归正题,义诊也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事,报备也是必须的。 如今城里的医疗卫生条件虽说还成,但得看跟谁比,城里比县城好、县城比乡镇好、乡镇比村里好,这也是规律。 供应紧张之下,免费医疗的成本谁来担着,就又是一个说法了。 “邹姨,义诊跟义诊赠药还是有区别的,中医跟西医也是有区别的。 我之前不是有赤脚医生的报道吗? 这事简单,让陆总挑头,来一个赤脚医生的可行性试验就好。 还有针灸的传法书,一片大白打天下,也是一节。 义诊以中医为主,赠药以解热止疼片为主,诊疗就是以中医的针灸术跟正骨手法为主了。 许多事,上面的人看不明白,那咱们就弄个明白点的结果出来。 别说,这事这么一串,还真是简单明了,作用极大了。” 听着李胜利明显是现说热卖的办法,邹锦仔细盯着李胜利看了一会儿。 将做过的事,串成一串汇报成果,这茬没点功底也是做不来的。 现说热卖,更是考验功底,眼见着李胜利几句话,就把他自个儿也说服了,邹锦这边更是服气,这杜家女婿的本事,厉害! “这事这么说的话,影响就大了。 用不用知会前进干娘那边,人家也是出过力的。” 李胜利这边串了糖葫芦,邹锦也再次给了提醒,穿上王前进的干娘,这茬口就更加稳妥了。 “邹姨,这建议真好,她不是让王前进做事吗? 掠阵,还是不见功绩的,这次咱们做事,功绩就让给她了,无非还要安排一下,后续咱们再想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