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_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求月票) (第1/2页)

    风波愈演愈烈,手持诏书的给事中们愈发左右为难,他们原本指望太后冷静下来后主动收回诏旨,这样各方面子都过得去。wwW。QΒ⑤。coМ/若是如此儿戏,臣不知大明龙旗还能打起多久?

    伏惟祈盼圣母改过自新,罪己自律,则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范忠所读。正是李佑的奏疏。其内容其实简单,但每段都有一个反问。很能带动情绪,数十阶下御史听完人人激昂,群情汹汹,情绪互相感染,仿佛他们不去抗争,大明江山就真要变色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李佑的奏疏抄本也在各衙门里流传,读到奏本内容的人无不惊呼李佑真与太后玩命了!他竟然胆大到连国家败亡、江山变色、龙旗落地之类的词都用出来了,近年来总体太平,敢言到如此地步的大臣甚为少见。

    不过这些近乎玩命的词,却很符合御史们的口味。

    十三道御史内部派系的复杂程度人尽皆知,互相攻讦不少见。但是遇到眼前这种事情,以朝廷风骨为己任、道德优越感十足的御史们的表现则是高度统一的,这是都察院十三道里特有的氛围。与这个激进氛围格格不入的,反而是非主流。

    聚集在都察院甬道两侧的御史人群中有人振臂高呼:“朝廷遭此乱象,李佥宪已然上疏死谏,我等何须还在此浪费光阴,千言万语有何用哉!当诣阙叩阍,力谏圣母!”

    一时间四周轰然响应,蓄势待发,人人脸上现出几丝兴奋。御史们上次有这样的集体活动是什么时候?似乎在十几年前?为了什么事情?好像已经忘了。

    范忠立在阶上看到李佑,便下阶分开人群,走到李佑面前问道:“佥宪在此,欲何往?”

    范忠这么问,不是没有原因的。这种事按惯例大员不会轻易先出面,也没必要抢风头,同时也是为了保留一定缓冲余地,这也是多年来的经验之谈。李佑的身份在都察院里,恰好介于御史和部院大员中间,模棱两可。

    只听李大人朗声答道:“本官与诸君同往!”

    他当即转身,带头出了都察院大门,步行朝东而去。汇集的御史纷纷跟随上去,形成一道特殊的人流,涌向皇宫。

    一路上,李佑手扶玉带,昂首阔步,神色坚毅肃穆,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街上行人望之纷纷避道立于两旁,目光崇敬的注视着御史队伍以及那个年轻高大的领头人。有识者暗暗指点道:“此乃大树御史也,坚韧挺拔,果如其号!”

    队伍路过小时雍坊,有一些官员走出宅门加入,过长安右门到了承天门外,又有一些六部、翰林官员加入。行到午门外时,人数已达八十余人。

    守在午门的,有内监,有侍卫官军,远远看到有一支人数不少的队伍在这非朝会时间出现,连忙关上了左右掖门。

    因内阁和六科都在午门之内,故而办事官员进午门是畅通无阻的。但这支队伍明显不是来办事,而是来闹事的,没有圣谕自然不能轻易放行。

    李佑对守门内监喝道:“我等要面见圣母陈情!还不速速奏报!”

    过了半个时辰。从掖门闪出几人。当先的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麦承恩,叩阙群臣一看便知,这必是代表太后出来说话的。

    麦公公扫视周围,高声道:“圣母有旨,尔等有事上疏,无事退散,不得喧哗宫禁、要挟朝廷!”

    李佑上前一步,喝道:“麦承恩!我等今日要面见圣母,力谏圣母收回中旨!你出来作甚?胆敢居间弄权,阻绝中外么!”

    麦承恩不相让道:“圣母不适。不见大臣!你等要圣母抱病而出么,如有变故,谁能担责!”

    太后托病不出,午门外百官一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