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梁山崛起征兆 (第2/2页)
山种种举措,就像夜间的油灯吸引飞蛾。 只是,这些王进不可能对别人,只能默默的规划。就如经常对各头领的“造反都要有技术学问”。 而接下来的几,也证明王进是对的。 水泊周边的几处营地又逐渐热闹起来。先从附近赶来的商队运送药材和粮食等物资抵达,山寨会以略高市价的价格收购,也会趁机推销水泊的特产。 一来二去,码头成了收购点,营地成为了商队落脚点。较远的地方赶过来的病人带着铺盖,便在营地安顿。尽管山寨会提供粮食和木炭等配给。 可闲不下来的人协助渔民打鱼获得报酬,换取酒rou,衣食无忧。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闻讯,挑着蔬菜来贩卖。山寨便趁机开设临时商铺,经营酒馆茶肆,贩卖吃等,仿佛少华山脚下的情形再 现。 这种变化是rou眼可见的! 另外几处营地同样在修建完成后,从冷清变得热闹。梁山打出名气,得到百姓拥护,不再需要放出风声,便自觉地把家中吃不完的蔬菜挑过来贩卖。 梁山犹如无底洞,是个超级主顾,商队自然乐得发财。走路路,跑水路的,络绎不绝,或明或暗给梁山运来各类物资,就连遍布周围的村店生意爆火……
这便是好名声和人流带来的好处。 以往那种商队,百姓碰到水泊绕路走的现象一去不返。 王进对这一幕有所预料,不过,没有目睹这种盛况。而是在会诊结束的两后,便率队离开水泊前往河北沧州。此行目的之一便是拜访旋风柴进! 为此,准备了好几车千里香好酒和雪花也似的白糖。以及捎带上王伦这位跟柴大官人相识的故交。 尚桂花,扈三娘雷打不动的跟随,李清清也被拉上。三十来个亲卫,押送着货物混入北上的商队。 临走前,王进嘱咐山寨蛰伏发展,动员喽啰大兴土木,修建修建房屋等,迎接即将上山的百姓潮。 没错,就是百姓潮! 事实的确如此,从他走后的第二开始,举家投山的人成群结队。 他们之中有因“花石纲事件”从江浙路逃难过来的,也有遭受恶霸欺压活不下去的人,更多的还是生活并不如意的穷苦佃户。在得知梁山的种种善举后,又听山寨招人上山生活,便索性举家 投奔。 每都会有人来到水泊边试图上梁山。 遍布四周的村店接待,初步筛选,并通知山寨派船来接送。从这一刻起,山寨直属水营开始忙碌起来。 梁山又是搞会诊,又是大肆收购粮食,药材等,如今又是百姓上山投奔,搞出来的声势越来越大。郓城官府不敢作声,济州也不敢招惹。好在梁山一切跟往常没什么两样,不闹事,反而做与人为善。谁也没有主动打破平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 抱犊山要塞。 这里随着山上的百姓陆续转移,变得冷清了不少。但这几陆续有人上山,人口超过七千还在增长。除了马军第三营落雕弓唐斌率领本部坐镇外,其实还有两千余名二线编制的山寨守备军协助。 梁山的飞鸽传书抵达后! 唐斌下令所有外出训练的骑兵全部返回,带上足够七所需的行军干粮,动员一番后,连夜涌下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