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月旦评,评天下第一军师! (第6/8页)
他投入孙权帐下的时候。 就为孙权策划了《榻上问策》的战略方案。 他提出当时很多人都不能也不敢说的观点,那就是汉室不可复兴,丞相不可猝除。 并且建议孙权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面争夺天下。 虽说孙权并未采纳。 但实际上,看得出,他早在心里接受了鲁肃的建议。 并以此为东吴的发展战略。 此计,为定天下之计。 况且,他此时正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抵抗丞相。 虽说立场不同,但其眼光谋划,确实不输任何人。 周瑜也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 故而我将其排名第七。” 台下看客们纷纷赞同。 “看来从前十开始,这些谋士的谋略,都已经不再是放眼小战略,而是定国之策了。” “那可不,小计谋胜利,大谋定天下,孰强孰弱,一眼便知。” “从这方面看,鲁肃的确算得上东吴第一谋。” 马车内,荀彧微微颔首。 虽说立场不同。 但鲁肃的认知,眼光,谋划,全都让他不得不赞叹。 尤其是现在,劝说孙权联合刘备,一同阻拦丞相。 更是绝对的正确。 刘备和孙权可谓是唇亡齿寒。 逐一击破的难度,并非太难。 可一旦联手。 有着卧龙和周瑜的联手,要计谋有计谋,要后方有后方,要军队有军队,要天堑有天堑。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想要攻下孙刘联军,就难如登天了。 鲁子敬,果真名不虚传。 “诶?兄长,那边这么多人,似乎在做什么?” 不远处的街道上,数道人影与拐角出现。 正是司马家族之中,名号‘司马八达’的八兄弟。 兄弟几人在整个家族,乃是当地,都有着极为响亮的名号。
司马懿望着台子,解释道。 “哦?似乎是每月一次的月旦评。 此会甚是有趣,不如我等前去听一听,如何?” “可以,刚巧我们也没事做。” “我倒要看一看,月旦评都在评些什么。” “走走走。” 其他兄弟接连点头同意。 他们一同来到台下,聆听杨彪继续排名。 “十二军师第六名,沮授。 沮授是袁绍的首席军师,他的智谋不输于其他同时代的优秀谋士。 他在见到袁绍后,就为袁绍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战略计划。 那就是,先统一河北四州,然后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南下统一全国。 袁绍接受了沮授的建议,并且让沮授统一指挥自己的军队,来实现这个战略计划。 在沮授的指挥下,袁绍统一了河北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军事势力。 不过胸怀异心的袁绍,没有接受沮授奉迎汉献帝的建议。 于是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机会,被丞相捷足先登了。 在官渡之战前,由于多人向袁绍进谗言,使得袁绍对沮授产生了疑忌。 他不但剥夺了沮授的军权,还将他带在身边,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在战役过程中,袁绍多次拒绝沮授的正确建议,使得袁军遭到了惨败,沮授也落入了曹军之手。 沮授在被俘后,坚决不投降丞相,只求速死。 丞相和沮授过去认识,并没有处死他,并且还对他说,你早和我在一起,天下不足为虑也。 但是沮授依然想方设法要逃回河北,在逃跑时被曹军发现抓获,于是丞相下令处死了沮授。 与前面几人一样。 沮授亦是为袁绍制下定国之计。 只可惜袁绍实在不堪大用,数次不停谏言。 倘若袁绍听从沮授建议,当今天下诸侯孰强孰弱,还是两说。 故而,我将其排在第六。” 台下观众频频颔首。 马车内的荀彧也点了点头。 沮授之才能,的确一时无两。 正如杨彪所言。 袁绍若是听从沮授的建议,当时的战争,谁嬴谁败,还是两说。 远处的司马懿,眼神露出赞许。 沮授此人,他也曾深入调查了解过。 才华过人,能力出众,谋划天下能力极强。 绝对算得上当世最强的谋士之一。 只可惜袁绍朽木难雕,注定难成大器。 而在街道的另一头。 又有一辆马车,从街头驶过,停在了月旦评的台子外。 车内一名青年兴致勃勃道。 “兄长,这月旦评每月一次,点评的都是当世绝妙。 你且信我,听上一次,你定会爱上它的。” 青年正是曹植。 而他面前的兄长,正是丞相之子,曹丕。 曹丕眼中闪过兴趣。 刚才路过的时候,他就已经听到,再评十二军师。 这也引起了他的好奇。 这月旦评,似乎听听也不错。 他伸直了双腿,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淡淡道。 “既然如此,那听听便是。” 曹植兴奋不已,掀开帘子,想要听的更清楚一点。 在他们兴致勃勃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