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月旦评,评天下第一军师! (第4/8页)
> 台下一片哗然。 “居然是陈群?” “他在颍川,那可是名人啊。” “真是没想到,他的才华,居然只能排得上十二军师。” “……” 杨彪颔首道。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 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 当时,徐州牧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 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告知刘备说。 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进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 若是在此时,吕布乘机袭击他们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 而那刘备不听,执意东进徐州,与袁术争战。 果不其然,吕布直接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 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 后来,吕布被丞相所打败。 丞相久闻陈群其名,便征其为司空西曹掾属。 当时有人向丞相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丞相均召而用之。 陈群向丞相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 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丞相方信陈群之言,并向其主动承认错失。 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丞相皆加以任用。 其辨大局,知计谋,会识人,固我将他排在军师中第十二位。” “好!” “不愧是杨大人,说得真准啊!” “杨大人见多识广,当真是令人佩服!” 话音落下,台下便是一片掌声。 马车的荀彧,亦是点了点头:“实至名归,陈群之能,确超常人。 不错。” 在众人催促声中。 杨彪继续道。 “接下里,十二军师之十一。 陈宫,陈公台。 东郡东武阳人氏。 昔日吕布帐下首席谋士。 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曾通过外交手段,为丞相收取兖州。 当时的兖州,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 并且,陈宫争取到了济北相鲍信的支持。 让丞相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 而后,丞相领兵征伐陶谦时,留守东郡守备。 但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 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丞相领地。 且在他的计谋下,一时曾数度击败丞相。 然而,最终仍不敌鬼才郭嘉的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后于下邳,因吕布再次不听劝言,从而战败。 陈宫之智亦足与丞相相敌,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处。 故而,我将其排在第十一位。” 台下的观众们亦是频频点头。 陈宫之名,早已响彻天下。 毕竟能够数次抵挡丞相的人,当今世上,的确不多。 如果不是吕布拖后腿,想来成就会更高。 所以他的排名,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荀彧也微微颔首。 陈宫此人,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叹了口气。 只可惜这家伙不愿辅佐丞相。 在荀彧感慨中,杨彪继续道。 “而这十二军师第十位,便是李儒了。” 一提到李儒,在座的所有人,无比脊背一寒。 当初董卓专政的时候。 李儒的名号,可谓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任谁都知道,董卓能走到这一步,除了自身实力足够强硬外。 还有李儒这一大助力,功不可没。 杨彪叹了口气。 “本次点评,只论才华谋略,不论立场人品。” 顿了顿,他继续道。 “李儒,司隶左冯翊郃阳人,官至博士、弘农王郎中令。 董卓专政时,李儒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杀刘辩、何太后等人。 经李傕郭汜之乱时,太常种拂欲勤王,与李傕交手,兵败被杀。 但纵观他的十次献策,可谓是计计诛心,堪称妙绝。 进京勤王。 挟天子以令诸侯。 劝说董卓袁绍不可杀。 杀帝夺权。 识破丞相刺杀。 示弱退兵。 设计丞相。 识破连环计。 劝说董卓赏赐吕布貂蝉。 每一计都堪称让董卓走上巅峰的转折。 只可惜董卓太过残暴专横,以至于连李儒的话都不愿意听。 若是董卓昔日全都听李儒的计策,现在的格局,还须两说。 故而我给他排名,第十位!” 众人闻言,皆是颔首。 李儒排第十,确名副其实。 然最让他们兴奋的是。 第十名的李儒,就已经有了如此多的惊人谋略。 前九名,又该如何的经韬纬略? 马车内的荀彧,回想起当初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