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巨鹰的智慧 (第2/2页)
万物,神要创造这么多东西,是不是有点累……” “嗯,好。”巨鹰苍耳解释道: “在我们巨鹰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用鹰眼看遍世间万物,但随即也产生了疑问。” “疑问就是,世界究竟有没有设计师?世间万物是不是设计出来的?” 张燕七没有办法做出回答,他真的不知道。 这种问题有谁能知道?人生太短暂,历史太漫长,谁也无法回到世界最初的那个时候,去查个究竟。 巨鹰道:“这个问题不作回答,先留着吧。” 于是巨鹰载上二人,飞越横壁山脉,去山脉的最南端找寻某样东西。 巨鹰落于一个小瀑布旁边。 瀑布落差很小,但水流湍急。 此刻正有七八只熊静静地立于瀑布前方的河水中。 苍耳指着那些熊,“这是‘月熊’,它们也属横壁山脉的灵种。” 张燕七仔细观察,那些熊每一个额头都有月牙形状的疤痕,难怪被叫做“月熊”。 这些熊很瘦,也很饥饿,显然是刚经历一个冬天的冬眠。它们守在此处,必然是要捕猎。 果然,只过了一会儿,开始有大鱼成群结队地游来。 这是大鲑鱼,它们来自于海洋,每年这个时候都要自海洋返回大河,逆流而上,一直游到横壁山脉中段的大湖之内产卵。 月熊守的此地,正是大鲑鱼返游的必经之路。 大鲑鱼需要逆流跃上小瀑布,才能继续前进。 而月熊,等的就是它们跃起的那一刻。 张燕七好奇地看着。 鱼群很快开始翻越瀑布,大鲑鱼纷纷跃起。 起初月熊不动,只是静静地看着,它们仿佛与周围事物融为一体,就像一块块棕色石头。
忽然,月熊纷纷出手。 只听啪啪啪之声不绝,那些跃起的鲑鱼不是被熊爪抓住,就是被拍到岸边,被小月熊捡拾。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中,竟没有一下落空的。 张燕七赞道:“它们好厉害!” 巨鹰问:“别只顾感叹,你看出了什么?” “它们的眼睛很贼,判断很准。”张燕七回答。 “熊都是瞎子,月熊更甚,它们不是靠眼睛。”巨鹰摇头道。 “那靠什么?” “它们能感受到你看不到的东西。”巨鹰苍耳解释说: “月熊额头的月痕具有奇特的感知力,能感知到某些东西。” “我看不到的东西?” 巨鹰话锋一转,忽然问他: “怎么理解静与动?什么是静,什么是动?” “又出题了……” 张燕七想一想,指了指被风吹动的树枝,又指水边的一块石头,说道: “树枝是动,石头是静。” 巨鹰笑了,看了一眼紫夜。 紫夜立刻走过去,用手敲张燕七的头,“打破你思维里的墙!你必须打破固有思维,重新认识世界。” 巨鹰苍耳郑重说道:“如果我告诉你,石头也是运动的,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你怎么想?” “可是石头就放在那里,根本没动啊。” “如果把石头不停的分割,会成为什么?”巨鹰又问。 “粉末。” “继续分!” “更小的粉末。” “无限的分割下去!” 张燕七摇头,不知道。 “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如果把石头无限的分割,会成为某些极小极小的粒子,世界上每一个物体,包括我们,都是某些粒子排列组合形成的。而这些粒子总在运动着,一刻不停。” 张燕七感到疑惑,便问巨鹰:“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这是智慧的巨鹰,在万年的传承中一点点悟出来的。”苍耳说这话时,十分的自豪。 “我们巨鹰的智慧,比人类高,对世界的了解也比人类深的多。” 张燕七实在想象不出,为难道:“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可是这些粒子太小了,只怕比微尘还小,我根本看不到。” 巨鹰苍耳继续道: “你看到的总是宏观世界,你必须看到另一面——微观世界。微观世界里的东西似乎遵循某些非常怪异的规则,我们不懂这些规则,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利用。” “从微观世界看,最坚硬的石头其实也在运动。石头就是某种极小粒子的复杂振动,这种粒子的振动,就叫做‘息’。” “息?”张燕七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对,兽禽三绝杀,第三杀,也是最难最绝的一杀——熊杀寻息!” “熊杀寻息……” “每一个物体运动时都会产生息动。月熊的月痕能够感受到息动,因而捕鱼可以例无虚发。你要变成一只月熊,去寻找息!” “息动的那一刹那,你要去感受它,你的头脑要与息形成共振,这样你就可以预判物体运动的所有路径。” 听到巨鹰苍耳的话,听到这一理论,张燕七感到难以置信,完全打破了他对世界的认识。 “可我不是月熊,也没有月痕,我如何能感受得到‘息’?” “所以说,能不能学会,看你的造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