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一九九五_第九十六章 两种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两种选择 (第5/6页)

样有所担心。

    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张鹤鸣这边一点消息都没有。

    会不会是马修远的事情,会对此造成影响?

    这对于吕俊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今天张鹤鸣带这些合同过去,就是为了让吕俊明放心。

    张鹤鸣一出现在制衣厂,吕俊明便立马知道了。

    关于这件事情,吕俊明可是特意交代保卫科。

    只要张鹤鸣出现,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今天张鹤鸣主动前来,希望能带来好消息。

    吕俊明在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之前,是绝对放心不下的。

    一见面,吕俊明便问道:“鹤鸣,拿到新订单了吗?”

    “老吕,你不要担心订单的事情,绝对不会有问题。”张鹤鸣笑道。

    这样的话,自然不能让吕俊明彻底放心。

    “鹤鸣,厂里这么多工人等着发工资,我不能不担心啊!”

    张鹤鸣微微一笑,直接拿出了合同。

    “订单都在这里了,这下你放心了吧?”

    吕俊明二话没说,直接拿起了合同。

    清楚合同的订单数量后,吕俊明总算松了一口气。

    “鹤鸣,有这些合同我就彻底放心了。”吕俊明说。

    张鹤鸣说:“你放心了,我可是还有担心的地方。”

    “你尽管说。”吕俊明立马道。

    张鹤鸣说:“产量方面能够跟上吗?”

    “这一点你放心。”吕俊明一脸的认真,“我一定会在合同前期限之内,把产品全部生产出来。”

    哪知道听了这个回答,张鹤鸣摇了摇头表示不满意。

    “老吕,为了防止意外出现,交货的日期一定要早于合同期限。”张鹤鸣说。

    吕俊明微微皱眉,他知道张鹤鸣这个要求非常的合理。

    可是以厂里现如今的情况,想要做到这一步可没有那么容易。

    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厂里的设备有些落后。

    全部使用人工生产,效率自然上不来。

    至于第二点,主要还是工人积极性这一方面。

    现在厂里的工人,很大一部分都相当的懈怠。

    没有足够的积极性,产量方面自然会受到影响。

    原本只是个别人,现在已经慢慢的扩散开来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国企的运营模式。

    工人吃的大锅饭,不管活干的多干的少,都是拿一样的工资。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产量想要提高就有些痴心妄想了。

    人性都是自私的,能够轻松拿工资,相信没有人会拒绝。

    吕俊明平时在厂里做的不错,才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听吕俊明的话,认真的干活。

    如果不是这一批人,吕俊明根本就不敢担保在合同期限内,能够把货交出来。

    现在张鹤鸣要求提前交货,这让吕俊明十分的为难。

    看到吕俊明没有说话,张鹤鸣提醒了一句。

    “老吕不要忘记我上次说的事情,国企不改革最终只有倒闭一条路。”

    华夏的服装行业,正在蓬勃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崛起,以及国外品牌的进入,让很多相关的国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再保持以前国企的发展模式,合水制衣厂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产量都出问题了,那这个工厂自然是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想要不被市场所淘汰,那就必须做出改变。

    关于这件事情,张鹤鸣之前就已经提醒过吕俊明了。

    当时吕俊明没有听进去,张鹤鸣也没有着急。

    吕俊明在制衣厂做了差不多十几年,一夜之间就让他做出改变,是不太现实的。

    只有循序渐进,让吕俊明亲自看到问题,才能促使他下决心。

    现在制衣厂跟着张鹤鸣,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信吕俊明在衡量利弊后,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想要对厂里的员工负责,那么改革势在必行。

    做不到这一点,张鹤鸣将会毫不犹豫的找其他制衣厂,共同合作。

    合水还有一个民营制衣厂,这就是张鹤鸣的第二手准备。

    不管国企还是民营,张鹤鸣都是愿意合作的。

    只要吕俊明能够达到张鹤鸣的要求,其他的张鹤鸣不会过多的要求。

    国企的趋势如此,不是吕俊明所能撼动的。

    吕俊明之前有所担心,张鹤鸣完全可以理解。

    现在订单来了,张鹤鸣展现了他的能力,吕俊明应该要做出决断了。

    如果吕俊明做不了决定,那么张鹤鸣就只能再找人合作了。

    吕俊明人是不错,做朋友是没有任何问题。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这么优柔寡断是不合格的。

    张鹤鸣不想因为吕俊明一个人,把他的计划全部给破坏了。

    今天这一笔订单,是张鹤鸣给吕俊明的一颗定心丸。

    同样的,这是张鹤鸣对吕俊明的一个考验。

    吕俊明没有一颗改革的心,那么张鹤鸣就会开始慢慢的放弃他。

    以后想要再合作,这就不太现实了。

    张鹤鸣需要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国企。

    吕俊明陷入了沉思当中,这件事情他之前确实想过。

    思来想去,吕俊明觉得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

    制衣厂发展了这么多年,一直走的都是国企的老路子。

    现在突然要说改革,厂里很多人肯定会不适应。

    如果这些人真的离开了,那么制衣厂就会遇到大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