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技术分析 (第2/2页)
角……向外7.2度” 大多数人的步角都在6度左右,接近7度的样子,嫌疑人微微有外八字的情况。 “步宽……8.1厘米,正常。” 步宽的测量分析,相比较步长、步角其实要更复杂一些。 每个人的步长、步角并不具有唯一性。 想要找到两个相同步长的人,非常容易。 步角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行走正常的人,步角基本上在6.7度左右。 即便有些差点,也不会特别大。 但是步宽不一样。 现实中,很少能找到步宽完全一致的人。 现勘把步宽划分了很多类别。 比如分离步,并跟步,搭跟步,直线步,交错步等等。 嫌疑人的步宽在大多数正常人范围内。 最后陆川做的是嫌疑人的步态特征分析。 不同人的步态特征,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有的人走路时是脚跟先着地,有的人是脚掌先着地。
这就是落脚特征。 起脚也有特征,有的人起脚的时候是脚掌用力,有的人是脚跟用力,也有的人是脚尖用力。 这样的话,其实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动态的。 根据脚印前中后不同的压力变化,就能判断出很多嫌疑人走路的特征信息。 比如起步的蹬痕,在足迹中体现就是前掌痕迹深,如果在泥土地面,土就会向后移。 再比如起步时候的抠痕,足尖下压,呈现月牙形凹陷。 陆川的鉴定分析很仔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完成。 刘国栋等人也没有打扰。 和鉴定分析指纹一样,这种工作就需要静下心,集中注意力去做。 当然,和鉴定分析指纹相比,足迹的鉴定需要做大量的精细测量工作和数据测算工作。 以陆川的工作经验来讲,做足迹鉴定分析要比做指纹鉴定分析累一些。 “呼……” 两个半小时后,已经快到下班的时候,陆川才终于长长呼出一口气。 “搞定了?” 老白端过来一杯茶水,陆川接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干净。 “差不多了,但是还得去现场看看,要不有些数据拿不准。” 陆川看向刘国栋。 对方点点头:“刚刚打电话问过了,现场还在,应该可以去看看。” “现在就去吗?” 老白看了看天色,再过一会就黑天了。 “去吧,夜长梦多。” “行,我跟你过去,老杨要回家陪儿子,我可没啥事。” “师父,那我们就出发了。” “好,我给高铁新区那边联系下,张琦会派人配合你。” 一个小时后。 高铁新区新建村村西头苞米地。 四月底的海州,玉米苗刚刚长出来,还不到筷子高。 但是郁郁葱葱,空气也很新鲜。 “陆老师,这就是案发现场。” 高铁新区这边来的人正是采集脚印的现勘,孙淼。 两人认识,年初的时候一起参加市局的指纹会战。 只不过,孙淼以前称呼陆川为陆川,现在成了陆老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