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另有他人 (第2/2页)
是最吃香的技术能力之一。 说不定哪天自己手里有一个指纹,就需要人家帮忙。 “秦队,有一点发现。” 陆川把血型比对不统一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按照张伟的说法,他是独自一人杀了王桂枝,之后又是一人独自驾驶出租车抛尸。” “这样的话,王桂枝的尸体上就不可能沾染除了她自己,和张伟之外任何人的血迹。” “那这滴血迹是哪来的?” 一滴血,微不足道,但是在有些时候,足以推翻整个案件。 警察办案,讲究的不是逻辑的贯通。 逻辑讲的通,现实不一定讲的通。 现实发生的事情,也不全是符合逻辑的。 比如张伟的杀人动机,根据他交代,两人就是因为拌嘴,他就把人杀了。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但是现实有发生的可能。 所以,任何案件侦办,逻辑推理基本上都是辅助分析。 最终要看的,必须是证据。 人证、物证要齐全,证据链要完整,同时不能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根据张伟的叙述,杀人动机、凶器,作案现场,抛尸过程和手法等等,都能形成闭环。
但是,尸块上的这滴血迹,让闭环出现了漏洞。 秦勇当然知道陆川的意思。 这滴血迹,必须找到来源。 “DNA信息比对怎么样?” 陆川刚刚把信息录入系统,正在比对。 秦勇问的时候,结果正好出来。 “嗯?” 扫了一眼报告,陆川微微一怔:“信息同源?” “什么信息同源?” 秦勇看到DNA比对结果出来,上前一步。 “哦,”陆川点动鼠标,打印报告:“我采集张伟血液的时候,也采集了他的头发,做了DNA信息检验。” “王桂枝尸块上的血迹,显示和张伟的DNA信息同源,两者之间有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 “张伟杀人的时候,他儿子也在场?” 秦勇一下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甚至……有没有可能杀人的根本就不是张伟,而是他儿子?” “张伟……在给他儿子顶罪?” 陆川摇摇头,这两个结论就不是靠技术能分辨的了。 但是既然有了这个线索,想要追查清楚倒是不难。 张伟说他在杀人前一直在开车,调查一下轨迹就知道了。 而且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王桂枝下班后是坐公交车回家的。 她半路为什么会下公交车打车,查一下,就全明白了。 拿上报告,秦勇离开了现勘实验室,边走边打电话:“张辉,重新提审张伟!” 陆川收拾了一下仪器和剩下的检材,穿上大衣也离开了。 八号冷库那边的现场工作还没完成,陆川现在过去还能赶上收尾。 审讯室。 面对张辉手中的DNA信息比对报告,张伟一言不发。 “张伟,人到底是不是你杀的?” “不要以为什么都不说,我们就没办法。” “三天前晚上坐过你车的人,我们已经在寻找,当天到底是你开的车,还是你儿子开的车,一问就知道。” 张伟第二次受审的同时,对张伟儿子张轩荣的抓捕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