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毒计 (第2/2页)
若仅仅通过地盘进行对比,袁绍根本不占据多少优势。 只是曹cao崛起就在那几年,几乎征战不休,再加上中原之地自就黄巾起义开始就战乱频繁,所以彼时的曹cao地盘虽大,手中兵力却非常有限。 特别是经历过宛城之败以后,曹cao的实力更是受到了极大折损。 而且由于豫州初定,再加上汝南又是袁氏老巢的缘故,豫州虽然名义上归属曹cao,实际上却也有着极大隐患。 当时,几乎是曹cao实力最弱的时候。 一旦让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刻,依仗其占据的广袤地盘,再加上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袁绍先在河北经营数年,双方交战胜负也未可知也。 袁绍或许正是看出了这点,才会执意趁着曹cao地盘不稳之际,就展开与曹cao之间的决战。 除此以外,或许还有袁绍身体不好的因素在里面。 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曹cao正第二次征讨张绣,围困张绣于穰城,甚至刘表也派兵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 袁绍或许认为,曹cao初次征讨张绣大败而归,这次张绣有了刘表这个强援,必能困曹cao于南阳郡。 袁绍此时大举南下,曹cao就会腹背受敌,优势在我。 只是令袁绍没想到的是,张绣、刘表太不济事,曹cao在得知袁绍意图南下以后,很快就设计击败了张、刘联军,随后迅速撤离南阳。 袁绍见状,心想张绣那厮杀了曹cao的儿子、侄儿以及麾下大将典韦,可谓仇深似海,双方必然水火不容。 于是乎,袁绍就派人招降张绣,想要对方归降自己,从南阳起兵与自己两面夹击曹cao。 只是令袁绍没想到的是,贾诩这个老六居然劝说张绣投靠了曹cao,曹cao这个老六也能放下深仇大恨,不仅接纳了张绣,为了以安张绣之心,甚至把自己的女儿都嫁了过去。 以前的死仇,现在成了翁婿,曹cao来自南边的威胁自然解除。 最让袁绍没想到的是,就连一直与自己是盟友的刘表,居然都不趁着官渡大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兵偷袭曹cao。
反倒是袁绍因此起兵太急,未能解除幽州的隐患,导致鲜于辅带着幽州I六郡投靠曹cao,从后背狠狠捅了自己一刀。 所以说,袁绍之败于曹cao,并非仅仅败于官渡,而是有着各方面的巧合。 说到底,还是曹cao挟天子以令诸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若无天子这面大旗,张绣、鲜于辅等人,未必会在关键时期选择实力弱小的曹cao,一旦双方有一人选择了袁绍,局面或许就会大不相同。 更何况,彼时小霸王孙策占据江东,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 若非曹cao占据大义,孙策未必不会趁着徐州、豫州空虚而起兵夺之。 由此看来,袁绍的败亡其实在才开始把天子让给曹cao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因。 只能说,一步错,步步错,天意弄人罢了。 袁绍虽败,至少他发动官渡之战的时机,其实没有太大问题。 真要像田丰、沮授建议的那般,先休养生息几年,再一战而定乾坤,多少也有些太理想化。 二人作为河北土生土长的士人,对于扩张领土的欲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反观自颍川、南阳而来的那些人,几乎都是迫切希望袁绍南下覆灭曹cao。 就好比后世的东吴一样,本土士人也大多只求安稳,没有什么进取之心,还不断地拖后腿。 地盘几乎已经不逊色于袁绍的曹cao,在拥有天子的情况下,数年时间发展的只会更快,实力也会更强。 此时的袁绍,大举南下想要覆灭楚国,从战略层面来讲,其实也没有太大问题。 他也并不奢求能够覆灭整个楚国,只要取得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为赵国奠定不可撼动的基础,就已经足够了。 可是现在,郯县久攻不下,周琦又不上当,哪怕刘备危在旦夕,却仍旧没有出兵徐州的打算。 “既如此,那么郯县要尽快拿下才行!” 袁绍抬头看着悬挂于空中的烈日,随后对着营帐门口的护卫吩咐道:“去把元图叫过来!” 不多时,逢纪既急匆匆来到袁绍的营帐之内,见礼完毕以后,当即问道:“陛下差人将我唤来,可是为了那件事情?” 袁绍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叹道:“朕本不欲如此做,不过既然周子异没有中计,那么郯县必须尽早攻克。” “此计虽然有失天和,不过为了能够尽早结束这个乱世,也只能如此做了。” 逢纪闻言,脸上不由浮现出了笑容。 逢纪作为最早跟随袁绍之人,又是帮助袁绍夺取冀州的大功臣,可谓是袁绍非常倚重的心腹谋士。 事实上,逢纪此前就已经给袁绍献了一条破城之策。 只是袁绍终究并非曹cao,更加宽仁一些,在听过了逢纪的计策以后,觉得有伤天和,而且会留下很多祸端,因此并未采纳。 现在,袁绍感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知道战事不能继续拖延下去,才终于下定决心准备使用逢纪的计策。 袁绍道:“不知此计何时可以施行?” 逢纪略微沉吟,随后说道:“此计不比其他,需要天时、地理相助,才能施行。” “以郯县如今的地理位置,虽然想要做成此事有些困难,不过却也并非没有办法。” “只是天时未至,陛下还需要耐心等待。” “不过陛下也无需太过担心,我夜观天象,知晓半月之内东海郡必有大暴雨,彼时只需提前蓄水,等到暴雨来临之际掘开河堤,就能水淹郯县。” “刘备却是没想到,他引郁水入护城河,固然可以极大加强郯县防御,却也能够给郯县带来灭顶之灾!” 此计一处,必然泽国百里,尸横遍野。 水淹城池乃是毒计,几乎与屠城无异,后续还有极大可能会带来瘟疫与饥荒,太过有伤天和。 就比如后世的花园口决堤事件,虽然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却也有八十余万人直接惨遭溺死,差不多四百万人流离失所,后续的大饥荒更是导致四百多万人饿死,至于有多少人死于瘟疫,更是无法统计,简直惨不忍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