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去见乡镇的信友 (第2/2页)
去一个。你mama身体不太好,她照顾不了孙子、孙女,也不能照顾爷爷奶奶。你挣的钱,该吃就要吃,不能拖垮了身体。不要老想家,年底最好还是回来,回乡下老家过年,陪陪你爷爷奶奶,一家人、亲戚朋友好团聚……”
王大爷说到最后,眼泪花花,拉拉杂杂说了很多,说得齐天也动了恻隐之心,好几次停下来,等待王大爷理清思路,稳定情绪。
写完之后,王大爷坚持要给2元钱。齐天摆摆手,站起来,往后退了几步,坚决不要。王大爷把钱递给提供纸笔的退休老师。退休的老师收了他五毛钱,说是成本钱。
王大爷写完信,说以后还找齐天写信,千恩万谢笑着离开了,走的时候撑起了伞。其他人拉着齐天写信,一直到下午很晚。
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之下,齐天开始了帮人写家书的生涯。第一站在成都新津的花园镇,后来到新都的新繁、大丰,十陵、五凤溪、三圣乡等地。
很多时候,齐天坚持不收钱。但求写信的老人会主动塞一块、两块,甚至五块。
给人写书信的过程里,齐天感受到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家里老人去世,外边的子女很难第一时间赶回来,这种天隔一方。在书信往来之中,殷殷切切的字里行间藏着有多少人间真情。
写家书,传递家庭的温暖,交流家庭的变化,分享家人的喜悦,甚至于分担家庭的问题。一旦遇到重要的问题,家里人无法处理,或者说必须告知,可以通过写书信的方式。书信正常的收件时间,省内一般是三到四天,省外一般是七天左右。
一封书信寄出到收到,一般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在这漫长的过程里,因后来电话的兴起,写书信的人开始慢慢减少。
盼望等待书信的紧张,看到书信欣喜或失落,成为家庭的晴雨表。
春风四起,落花满地,家人的离别,夜晚的寂静,山村的安逸,这个时候都显得有些平淡,甚至有些伤感。
没有亲人在一起,异乡的孤独,家的冷清,过年时节团聚的融洽,都让齐天动容。
逐渐地,齐天爱上了为别人写家书,走进村民的悲欢离合之中,真正走进村民的心中,别人多彩的故事也填满了他的内心。
齐天也认识了很多老年的朋友,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家书。文字的传递,心灵的相融,让他明白书信背后的世界,书信背后的人,和心与心之间维系的东西。
所以幸福的来临,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书信会从一个文字就变成一张笑脸,变成一道清澈的河流。那种喜悦像雪山上的流水,像春风吹拂的落花,轻轻洒落,有一丝淡淡的悲伤。
所以人的相隔,气息的相通,但都无法解决彼此的想象,甚至思念。这种思念,最后会变成一种期盼来信的习惯。
…………
齐天跟着王大爷,转了几路公交车,到了久违了的花园镇。王大爷说他准备搬到了金华镇,那儿离儿媳妇近,便于她教育孩子,只能牺牲孙子们早已习惯了的花园镇和那里的学校了。
王大爷习惯性地在邮政局门前下了车,齐天也跟着下了车。邮政局门口有几位大爷看见齐天,居然叫出齐天的名字。
齐天帮一位衬衣上“画”着白色汗渍的大爷写了一封信。大爷才从地里劳作出来,出了一身汗,衣服上留下了汗水的痕迹。老人最后对齐天说,村里有一位腿脚不灵便的老婆婆,想写一封信给远嫁外省的女儿,问齐天能不能去村里帮他们写信。
齐天有些迟疑和担心,望着王大爷,他的眼神在求助。在陌生人之间,齐天还有些纠结,感觉有些冒失,可能存在着自己说不清楚的危险。
王大爷点点头,很诚恳地告诉齐天,这些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都是实在的人,你放心去帮他们写信吧。
于是,齐天与王大爷在金华街头告别。他跟着衬衣上“画”着汗渍的老人,走过一段水泥路,接着就走乡间田埂路。
齐天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写家书。他们大概走了30分钟。他们穿过一座小石桥,一片竹林,就听到狗叫,甚至听到高大的桉树上喜鹊的叫声。
在池塘边钓鱼的中年人,在院门口张望的老年人,惊诧村里突然来了一位陌生的年轻人。
齐天走到“汗渍”老人家里,其他留守的老人也走过来,他们期盼的眼神和皱纹里洒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们对齐天就问这问那,姓什么,家住哪里,为什么到这里来啊等等。
大家围坐在齐天的周围,“汗渍”老人为齐天端来一杯开水。齐天坐在有点粗糙的木桌前边,准备写家书。
几个中年妇女在叽叽喳喳地议论齐天,问这个俊秀的年轻人是谁家的孩子。在山村里面,齐天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他们知道齐天是一个大学生时,内心的惊讶和钦佩无异于自己的孩子考上了状元。
生命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你刻意去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反而建不起来,你不会不刻意去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反而更加亲密,甚至变成一种家人。这种超越物质的关系,它会最简单,最轻松,最幸福。
“请告诉我儿子:爸爸mama身体健康,现在天气热,希望他们在外面注意身体。现在,小孩慢慢长大了,希望他们花点心思打个电话,有些时候和孩子通通电话,多沟通沟通,不能与自己生的孩子变得越来越生疏。”
“告诉他们:棉花、水稻长势很好,希望他们过年后来的时候能够有吃的有喝的,不要担心家里。”
接着,“汗渍”老人带路,齐天到了腿脚不灵便的老婆婆家。齐天站在院坝上,没有进去。老婆婆蹒跚着从屋子里走出来,老人笑得很灿烂。
老人又是端板凳,又是擦桌子。接着,摇晃着走下院坝,齐天马上迎上去,扶着老人往回走。
“请你告诉我女儿:有空回来看看,最好年底,过年的话兄弟姐妹和家里的亲戚也好一起聚聚。我现在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聚一年算一年,聚一年少一年啰。谁叫她不听话,自作主张,嫁那么远,回一趟家就像出国一样!”
老婆婆看似要表达一些伤感的内容,却有着轻松的语气和微笑的表情。人到老年的放下和坦然,深深地击穿了齐天的心,让他心生澎湃,想起了山上孤零零的母亲和远在老家的父亲。
“你写的信字很漂亮,内容好,嗯,好看,好看。”老婆婆夸起了齐天,其他老人也跟着附和。
“小伙子,你耍女朋友没有?”
小院里,笑声传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