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 师徒派系 (第1/2页)
惊蛰,冰雪消融不久,春雷乍动气温回升,可东京城却如数九寒冬般冰冷。 今天是东京城解禁的第四天,一批带着枷锁的罪犯通过城门不断东行,每天早上城门一开,东京市民就会成群结队在城门口驻足观看,今天又是谁发配远行,若是曾和自己有过节,说不得还要拍手叫好。 枢密院成了重灾区,东京大居不易,枢密院中低级官员薪水本就不高,他们是最好的收买对象,三位主事牵涉过深“畏罪自杀”,他们的家人发配岭南,底层小吏如今还在清查中,恐怕还会有人畏罪自杀。 东京城中党项细作被逮捕了不下百人,这其中恐怕有些人是冤枉的,但这也说明党项通过各种手段深入到大宋的各个统治阶层,一位老谏官的小妾便是党项细作,她通过这位官员之口了解太多的官场内幕,这位谏官在狱中还幻想着被宽恕,直到知谏院刘敞因御下不力外放到河北知州,他才知道自己是真的完了。 欧阳修等几位谏官站在路边目送同僚的远去,宋朝优待士大夫世人皆知,就为了党项细作,堂堂一个谏官竟然被剥夺出身发配湘南蛮族边境。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吕夷简一党把持朝政,徐硁为虎作伥,他竟然还有脸自称是范公弟子,我呸,有弟子举荐自己师傅好好的文职不干去西北做武职的么? “各位同僚,吕党蛊惑圣上,贬黜忠良,徐硁小儿欺师灭祖,身为文官竟然加入武德司这等肮脏特务衙门,更有举荐恩师专任武职,此是弟子所为?吾等身为谏官岂能忍气吞声,欧阳不才,今日便弹劾二人。” 可这群谏官只有几个人稍微回应了一下,其他人要么觉得没有必要得罪吕夷简,要么是认为这位罪有应得,况且走了老谏官和知谏院,大家都有升值机会。 蔡襄摇摇头,他本应该是最高兴的人,因为他是最有希望接任知谏院的人,可是他觉得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谏官本事大宋官员的良心,现在这颗良心似乎有点问题了。 一个谏官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勾结党项细作,仅被发配至湘南已是万幸,谏官们竟然觉得这样的处罚过重?那些被砍头的底层小吏找谁讲理。 欧阳修、蔡襄等人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二楼茶馆雅间中吕夷简和徐硁眼中,徐硁今天也将回扬州,虽然自己死而复生的消息已经让人快马加鞭送回扬州,可是消息如何抵得上活生生的人呢? 只是不想今天遇到如此一幕。 吕夷简风轻云淡的笑笑,“老夫也没有想到四郎会举荐范希文去西北,瞧瞧,欧阳永叔可比你像范希文的弟子。” 徐硁只能尴尬的翘了翘嘴角,在他的记忆中范仲淹正是在西北遏制了李元昊的进攻才有晋升中枢的资本,虽然大宋的文官鄙视武官,可自己的恩师是什么人,他一定会去西北赴任的。 “恩师从来都已国事为重,晚辈敢保证恩师必定会去西北,而且一定会将李元昊的攻势遏制住,只不过九丈举荐的韩稚圭是否过于年轻?”这里只有前辈给晚辈送行的私人会面,二人的称呼颇为亲切。 “哈哈,四郎觉得欧阳永叔如何?”吕夷简指着负气而走欧阳修。 “天资卓越,文采斐然,止于此!” 吕夷简高看徐硁一眼,“四郎眼光提升不少,治国治军不需要文采,折继闵年纪轻轻却比你道行高多了,他给你的文件真是他截获的?那他为什么不自己上报这个大功呢?这个你自己好好想想。韩稚圭虽与你同龄,可他也颇受范希文的认可,若不是守孝三年去年才回归,说不得他可能是最年轻的知府,韩稚圭执政之才和四郎绘画之才在大宋皆为翘楚,你们皆是大宋的未来。” 徐硁预感到韩琦可能在宋夏战争中坏事,可既然吕夷简认准此人能力,徐硁只能说道,“请九丈务必转告韩稚圭,戒骄戒躁,不要轻易决战。李元昊在作战上高我们一档,切不可轻敌。” 吕夷简点了点头,李元昊如今对宋无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