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宋_第232章 不默而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不默而生 (第2/2页)

法制竟然保护了自己,“过早地认为行或不行都有点草率,不如过五年或十年后再看看扬子市,如果欣欣向荣那必然是对的,如果民不聊生那就取缔。”

    范仲淹也是这么想的,“这封信你看看怎么回复?”

    咦,狄青!完了,收了师弟忘记和范仲淹说了。

    徐硁尴尬的清了清喉咙,“这个,这件事本想向恩师禀明,可一时忘记,还望恩师不要怪罪。”

    范仲淹“哼”了一声,“老夫现在到成了你的招牌,四处招摇过市,去西北之前就与你说不要生事,怎么就记不住。”

    “狄青乃当世良将,弟子不会给恩师瞎收徒弟的。”徐硁赶紧解释道。

    “文武殊途,官家最忌讳文官与武官勾连,这既会害了为师也会害了狄青,为师已经回信狄青说明缘由,我们二人虽不能师徒相称,可以做忘年交,为师并赠送他《吕氏春秋》,名将者不能只顾冲锋厮杀还多读书才是。”

    徐硁只能接受,不过他心里想道,恩师差不多也默认了不然不会赠书,狄青还是我师弟。

    “不过这狄青也确实勇武过人,上个月庆州大败,唯有狄青还有点战绩,阵斩党项大将,解救了不少百姓。”范仲淹叹了一口气,他没有想到宋军如此不堪。

    徐硁知道五月底唃厮啰和包拯指挥联军与党项围绕兰州打了一场,双方都是本着偷袭而来,不想不期而遇只能全力以赴,没藏讹庞以为野利遇乞会在关键时刻过来夹击,不曾想,没藏讹庞败退回兰州都没有看到野利遇乞的影子,他只能坚守兰州不出,唃厮啰知道夺不下兰州也撤回青塘,包拯带领宋军和难民回到通远军。

    这庆州一战怕是李元昊想找回面子之战,青塘太远不好惹,就拿宋朝试试手,不曾想宋军不堪一击,而且收获太丰盛,这很容易激起强盗的本性,恐怕李元昊不会就此罢手,这段时间还会突袭边州,只要再赢一场,李元昊称帝就在眼前,徐硁将以上的想法说了出来。

    范仲淹听着徐硁的分析眉头紧皱,如果真是这样,夏竦到西北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希望他能暂时稳定局势不会再有大败。

    范仲淹从袖笼又拿出一封信推给徐硁,徐硁想不会又是狄青的rou麻拜师书吧,徐硁谨慎的打开一看,然后小心的瞥了一眼范仲淹。

    乌之谓灵者何?噫,岂独是乌也。夫人之灵,大者贤,小者智。兽之灵,大者麟,小者驹。虫之灵,大者龙,小者龟。鸟之灵,大者凤,小者乌。贤不时而用智给给兮,为世所趍;麟不时而出驹流汗兮,扰扰于修途。龙不时而见龟七十二鑚兮,宁自保其坚躯……

    徐硁看完后有点不明所以,他所知的《灵乌赋》是范仲淹写的,而且不是这样啊,范仲淹看出徐硁的疑惑,“这是永城主簿梅尧臣写给我的,这篇《灵乌赋》四郎觉如何?”

    徐硁将信放在一边,范仲淹既然把这封信给自己看,说明对信件内容必然也是不同意,况且徐硁对这封信也是颇为鄙夷,你想做缩头乌龟便做,为何还要对有志向的龙指手画脚。

    “恩师与此人志不同道不合,此人不过庸人自扰罢了。燕雀岂知鸿鹄之志,大丈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突然拍手叫好,果然还是爱徒懂我,“为师知道怎么回复梅尧臣,为师口述,你来写。”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