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宋_第228章 学堂改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学堂改制 (第2/2页)

/br>    扬州城的小学和中学校长分别是徐砎和孙复,新区学校校长分别是程玉和刘勋,女校和高校校长是卫慕鸿和燕肃,徐砎几次落榜无心再考,便安心留在扬州学堂授课;孙复自不必说,从建校开始便是中心人物;程玉作为徐硁弟子中最大的一个年满十九,程玉性格温和对于徐硁的学说深信不疑,徐硁需要一个亲传弟子竖起来,四月份已于青塘小青完婚;刘勋便是在王家族学看光徐硁屁股的师兄,当年王家族学援建扬州,他是第二批过来一直任教至今,最主要他对新理学非常认可。

    徐硁和孙复站在运河的大堤上,三四里外一群人在用白石灰划线,这是徐硁选择的高校地址,新区那边土地寸土寸金也过于嘈杂,他便将学院设置在远离新区的位置,在新城西面和旧城南面,靠近运河的地方新买入一块地。

    “真的要走么?”徐硁指着底下忙碌的人群,“你见证了扬子学堂从有到无,从小到大,从一颗杂草到变成一颗茁壮的大树,你忍心么?你对得起你的学生么?”徐硁越说越激动。

    不曾想到,扬子学堂要大展宏图的关键时刻,孙复竟然提出退出。

    孙复满脸的羞愧,但他不走不行,正是他见证了扬子学堂的从小到大,他才必须走,虽然徐硁已经明确不与儒家冲突,但是他害怕了,他对于理学了解的越深入就越害怕,害怕他前三十年所学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自幼饱读诗书,贯穿义理,以为自己能靠儒学解救天下苍生,苍生需要什么,需要吃饱穿暖,需要安居乐业,儒学能让粮食增产么?儒学能做出万石的大船么?

    他迷茫,他踌躇,他害怕,他坚信。

    他坚信这传承了两千年儒家不会一无是处,就像徐硁说的每次学术的进步都是从自我否定开始,他要否定以前所学的一切,他要重新开始学习儒家。

    “这五年多谢安石照顾,这五年是我此生过得最开心最畅快的日子。”孙复既然决定了就不再犹豫,他向徐硁深鞠一躬。

    徐硁不闪不避。

    “我知道现在是扬子学堂的关键时期,但我必须走,我怕我此刻不走就再也走不了了,我太爱这里学术氛围,太爱这里求知的学生,太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可是我….我必须走。”孙复坚定的说道。

    “吾爱吴师,吾更爱真理。真理向前一小步可能还是真理,但也有可能是谬论。我记得安石和我说过这些话。”

    “我一生都在追求儒学至上真理,我始终相信有三圣之治,我始终坚信儒学是治世之学,哪怕我在这里发现儒学太多的缺点,我依然坚信儒学,因为儒学两千年来被士子们奉为经典,必然是有可取之处,只是前人将儒学经典理解错了,这才造成现在儒学沦丧,我打算回泰山潜心解读经典,从中寻找真理,所以,所以请安石不要阻拦。”孙复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

    徐硁原本气极的情绪在孙复的诉说中渐渐平复,孙复,一个有理想之人,有坚定信念之人,在新思潮的不断冲击下能承载中流砥柱之人,他的离开对于扬子学堂而言是天大的损失,但对于中华文化而言,或许又有一颗新的学术之花萌芽。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弄潮儿需要更加广阔的空间。显然扬州已经不适合他了。

    徐硁向孙复深鞠一躬,“先生之志,可比日月,安石汗颜,安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请先生原谅!”

    孙复回礼,抓住徐硁的手紧紧不放,“唯安石知我!”

    “安石庸俗,先生莫怪,先生在扬子学堂任教五年,做为副山长每年一万贯薪水,总计五万贯,先生为扬子学堂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学堂赠送先生五万贯和扬州图书馆所有图书副本,只希望先生此后抽时间到扬州讲学,万望先生不要推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