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2章 一言止兵戈 (第2/2页)
位可愿与我一起去开封府衙门口,声讨那贼人武植?!” “愿意!愿意!” “势必喷死武贼!” ………… 陈东振臂一呼,周围学子无不热血沸腾的响应着。 “好!那我们养精蓄锐静等消息,到时候誓要为西北将士和百姓讨个公道,逼朝廷除掉武贼………” “除掉武贼!” “除掉武贼!” ………… “不好了!不好了!” 就在陈东等一众太学生们喊口号快喊到**的时候,一个瘦小的太学生突然闯进教舍,满脸惊骇的大喊大叫了起来。 “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还有没有一点斯文?”陈东展现了他带头大哥的风范,稳住那学生后,他问道:“什么不好了?慢慢说。” 那瘦学生粗喘了一口气,紧张的看了看陈东他们,道:“其实也不是坏消息,而是一个好消息………” 话说一半,他又停了下来。 “怎么一会坏消息一会好消息的,快说!” 陈东他们不耐烦催道。 “西夏那边的最新消息已经传到了汴京……据说,据说……西夏人收到我大宋官家的圣旨后,立刻就从西北边境退兵了,并上了乞罪书,表示再也不会犯我大宋边境了。” 瘦学生断断续续的说完,陈东等太学生的神情由愤怒逐渐变成吃惊,最后定格到不可思议,并齐刷刷的发起了愣来。 只有拐角一个个头不高的学生眼睛亮了起来。 “什么?西夏人居然真的退兵了?这消息确切吗?只是因为收到了朝廷的圣旨吗?还是因为童贯在西北发兵威胁了?”陈东难以置信道。 “消息千真万确,已经传开了,而且西夏人的乞罪使者也进入了大宋境内,汴京日报也在加印报纸,很快就会公布天下!”瘦学生兴奋道,“就是因为官家的那道圣旨,童太尉并未调兵威胁西夏人。” 闻言,陈东干巴巴的张了张嘴,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竟以一言止兵戈,武大人莫非是圣贤转世?” 尽管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在刻意压抑着自己不朝武植那边想,可还是有人忍不住的唏嘘了起来,而且评价还如此之高。 这也难怪,中国历代的读书人参与国家大事终极追求就是能以文伐武,以德服人,最后以仁义服万邦。不过终极追求毕竟是虚无缥缈的,就算是圣人孔夫子再世也未能做到,所以谁若是能以大能力完成哪怕和这种追求近似的事件,也会被大加追捧。 所谓用兵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也! 而今日武植一言喝退西夏数十万精兵之事迹,完全就是文人们治国平天下最最理想,最最完美的呈现! 试想一下,身处文明繁荣昌盛的华夏大地,面对茹毛饮血的蛮族大军如虎狼压境,文人执笔而起,只书寥寥数言骂之,便可让百万雄师如丧家之犬退去,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美好! 而今武植做到了,也就难怪他的形象瞬间在士子心中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了。 “难道我们错怪武大人了?” “可事实证明,武大人这次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啊!如果不是武大人这一言,我们大宋该如何让西夏退兵呢?是赔大量的岁币?还是调兵对垒?还是别的方法?” “没有比武大人的提议更完美的办法了!我等确实是错怪武大人了啊!惭愧惭愧!” ………… 还有些摇摆不定的学子经过冷静分析后,也彻底拜服到了武植这边,甚至连刚才慷慨激昂的陈东,也呆呆的站在中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看来,我们真的冤枉武大人了,惭愧惭愧,武大人之高瞻远瞩一向是我等望尘莫及的啊!在下改日一定登门请罪!” 陈东倒是条汉子,面对如山的事实,非常诚恳的承认了错误,还对拐角的小谢清道了歉。 “谢兄,是我误会了,还请包涵。” 书生之间互称“兄”和年龄没有关系,相当于后世的“先生”,可小谢清还未成年,被陈东这样称呼已经算是很有面子了,就像后世某位学者很认真的称呼小学生为某某先生一样。 “我就说你是污蔑我师父吧!” 小谢清方才收了太多委屈,这会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我虽然对西夏之事上误会了武大人,但对于其它的,我并未污蔑武大人!” 陈东却是个泾渭分明的君子,他会为西夏的事情认错道歉,可也不会盲目跟风,对于武植其它的劣行,他可是还记着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