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_第259章 常风天秀,秀麻了(万字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常风天秀,秀麻了(万字大章) (第4/5页)

   “我却不同。八虎之首刘瑾是常家至交。河东盐场背后的内宦一派,不敢报复我。”

    “我是次辅李东阳未来的女婿。两淮两浙盐场背后的文官势力,不敢报复我。”

    “常家是两位国舅的救命恩人。常、张两家又是干亲。长芦盐场背后的皇亲势力,不敢报复我。”

    “我的义兄是尤敬武。尤敬武的父亲尤天爵生前乃是福建巡抚刘成安的心腹爱将。刘成安久任福建十几年,在福建说一不二。福建盐场背后的几大海商豪族,碍于这层关系,不敢报复我。”

    常风感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儿初入官场不及两个月,却能对皇上心思洞若观火,对时局了如指掌我儿才十九岁啊!真可谓是前途无量!”

    “不过,反过来说,你跟五大盐场背后的权贵势力都有扯断不断的关系。巡盐之时,你是否会因循回护,网开一面?”

    常破奴正色道:“父亲太轻看我了!读书人应以扶社稷、造福黎民为己任。若我回护那些侵夺盐利的权贵,那十年圣贤书就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常风笑道:“这正是皇上破格启用你担任副钦差的第三个原因。初入仕途的年轻人,不会跟官场老油子一样,事事瞻前顾后、耍滑头、和稀泥。”

    “清理盐务这样尖锐、敏感的事,瞻前顾后、耍滑头、和稀泥是办不好的。”

    常破奴道:“爹,我还是年轻。没想过这一层。还是您老jianian巨猾哦不,老成持重,思虑周全。”

    常风喝了口茶,感慨道:“皇上识人用人之明.哪里像个十五岁的少年天子,分明像个五十岁的明君!”

    常破奴道:“可是,朝廷里有人把皇上当成黄口小儿!”

    常风道:“那些人是在自断官途,自寻死路!看着吧,用不了几个月,有他们哭的时候。”

    就在此时,仆人通禀李东阳来了府上。

    常风连忙带着常破奴见未来的亲家公。

    李东阳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满腹怨气。

    今日下晌在内阁值房,刘健、谢迁明嘲暗讽,对他颇为不满。

    谢迁甚至说:“宾之兄与常家结亲,今后多了一座大靠山啊!”

    这话让李东阳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好啊,你们拿李、常联姻说事。我偏要跟常家当一双好亲家。

    还别说,官场之中,多一门姻亲多一条路。你们愤恨也好,嫉妒也罢,那是你们的事。

    我无愧于心便罢!

    其实,李东阳早就看透了一件事。刘健、谢迁想把正德帝当木偶一样摆弄、cao控,根本不可能!

    他俩在玩火,迟早有一天会自焚。

    在大船着火沉没之前,弃船求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只有弃船求生留在官场,留在内阁,才能实现造福黎民众生的远大抱负。

    常风父子来到了李东阳面前。

    常风拱手:“次辅。”

    常破奴拱手:“先生。”

    李东阳还礼,笑道:“以后要改口亲家翁、贤婿了。”

    三人坐定。李东阳道:“皇上授意,太后赐婚。这是天大的恩典。”

    “可是,破奴这趟巡盐差事,要从长芦办到福建。一来一回,至少两年。”

    “今年破奴已经十九,小女也十六了。婚事硬拖两年,恐怕不妥。”

    常风惆怅道:“是啊。可是又不能在破奴出京前完婚。先皇大丧不过两个月,未出三个月禁婚娶啊。”

    “内阁次辅跟缇骑督帅的儿女,若在先皇大丧三月之内完婚,御史言官们的参劾奏疏恐怕会摆满龙案。”

    李东阳道:“是啊,真是愁人。”

    常风思索片刻:“这样吧。破奴三天后出京。八月时,他应该在山东盐场。”

    “我派几十名袍泽,在八月护送令爱去山东。婚事从简,让他们在山东完婚、圆房。”

    “御史言官们管天管地,总管不着咱们两家婚事从简,父母不到场。”

    李东阳笑道:“好主意!还是亲家翁心思活络。”

    常破奴道:“只是这样办亏待了萍儿。”

    常风笑道:“亲家翁看看,犬子是个疼爱妻子的好夫君呢!”

    李东阳笑道:“学生变女婿,亲上加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小女托付给破奴,我一百个放心。”

    说到此,李东阳话锋一转:“破奴,此番你跟随王妙心出京巡盐,要事事谨慎,同时要铁面无私。不要顾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

    “若瞻前顾后,便断乎办不好差事。”

    “皇上此番是给你出了一道考题。若你答题圆满,今后前程不可限量。若你交不出合格的答卷,皇上会弃你如敝履。”

    “钦差正使王妙心是弈道国手,心思缜密。他又是你父亲的老下属。凡事你要多跟王妙心多多商商议。”

    “我是你的启蒙之师。临行前,我送你一句话——为官者,要时刻将江山社稷、百姓福祉放在心中。”

    常破奴起身,恭恭敬敬的朝着李东阳行礼:“先生教诲,破奴牢记于心。”

    李东阳道:“好。你出去收拾行装吧。我有几句话要跟你爹单独说。”

    常破奴走后,李东阳道:“亲家翁,我希望你能保一个人。”

    常风问:“谁?”

    李东阳答:“陈清。”

    常风皱眉:“刘健和谢迁要整陈清?”

    李东阳点点头:“那封让内阁颜面扫地的奏疏,是陈清领衔上奏的。他的学生徐忱署了名。”

    “今日下晌,刘健以内阁首辅的身份,驳回了吏部关于提升徐忱为浙江参议的奏疏。”

    “另外,刘健还在内阁值房中提出,升任陈清为南京工部尚书。”

    南京六部是公认的养老衙门。户部左侍郎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是典型的明升暗贬。

    李东阳继续说:“刘健阻止徐忱升迁,咱们无能为力。但至少要保陈清留任户部。”

    “陈清是理财能手,又能言敢谏。他当户部左堂,乃是朝廷幸事。”

    “至于怎么保,我暂时还没想好。我想亲家翁精于官场争斗,应该有法子。”

    李东阳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