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再算一遍 (第2/2页)
涛停下手头上的活。 杨太爷在学校里看着娃儿上课,路过大门口的时候听村里人说杨小涛回村子了,这还没到下班点呢就回来,应该是有啥事,就交待九叔两句,回到家看看。 结果,刚进门就看到墙旮旯里竖起一排木头,达成一个简易的棚子。 “太爷,您回来了!” 杨小涛打个招呼,随后上前。 “你这是鼓捣啥?好好弄个棚子干啥。” “太爷,你正好回来了,有件事跟你说说。” 随即,杨小涛将母猪的事情,前前后后都给说了一遍。 杨太爷听完后,先是张嘴不敢置信,随后再三确认,才相信这件事。 “所以,你要把猪弄回来,养在家里?” 杨太爷试着问道,杨小涛点头。 “这猪是上面奖励的,不用上交,可这怀了猪崽,就不能杀了,所以只能自己养!” “只是这样一来,养猪也没法享受供给的饲料,只能自己想办法喂猪了!” 杨小涛说出实情和难处,杨太爷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现在全国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养猪行动,别说他们杨家庄了,就是周边几个村子都少有养猪的。 “你这傻小子,这可是福分呢!” “赶紧去找石头,这猪圈我来!” 杨太爷说着挽起袖子,“你看看,这点木头怎么行?下了猪崽子全跑出来了,得密实点,还要留个口子往外倒粪……” 杨太爷开始数落起杨小涛的劳动成果,杨小涛连忙离开去找杨石头。 当然,路过学校的时候进去一趟,跟冉秋叶说清楚。 冉秋叶听说后,看杨小涛的目光都是崇拜,能够修好机器,挣得一头猪,那就是有本事啊。
而这头猪还是怀了崽的母猪,那更是代表好运气呢。 这样的男人不嫁,那还嫁给谁? 心里的甜蜜挂在脸上。 杨小涛离开学校,找到正在地里除草的杨石头,恰好杨大壮也在,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杨大壮听了立马让杨石头回家拉驴车去,然后开始安排人割草,准备铺车。 这可是怀了猪崽的母猪,这一路上可得宝贵着。 很快,杨石头急急火火的套上驴车就赶过来,村里人也知道了杨小涛搞了一头猪,还是要落崽的猪,不少人都去杨小涛家帮忙。 他们村里可没有养猪的,主要是养猪费粮食,还要有猪崽才行。 只是这从上级领回来的猪仔,养成了还得上交一部分,得不偿失。 现在听说杨小涛搞了一头要落崽的猪,不少人都将目光放到猪崽上,这要是养大了,不用上交的那种啊。 至于养猪的消耗,这个更好说,把猪往地里一撒,放养就是了。 反正野猪能活下来,没道理家猪活不了吧。 众人心里打着什么主意杨太爷一清二楚,也不说破,反正这猪是他们村的,也不会便宜外人。 杨小涛在前面骑着车,后面杨石头赶着驴车,还有一起跟来的杨大壮。 此时,镇上,办公室里,丁胖子说的热火朝天,徐组长听得不动声色,却是将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准备上报。 至于杨小涛的安全,倒是需要提前布置,这种人才,只要上面知道了,肯定会有所关注。 未雨绸缪,就是做下属的本份。 “辛苦了!这件事我会如实上报!” 徐组长打断意犹未尽的丁胖子,随后起身送客。 丁胖子离开办公室,心里仍旧激动。 这件好事终于被发现了,以后会有更多的粮食了,他这个站长终于不用担心完不成任务了! 想到粮食,丁胖子也不回粮站了,直接往杨家庄跑去。 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杨太爷,告诉杨家庄的人。 办公室中,电话那边的声音详细的解释着事情的经过。 老人静静的听着,直到最后才带着苏北口音说道,“这件事,是你们的失职!” “一篇优秀的文章,为什么要等到外人发现,才会报上来?” “一种高产作物,为什么三年了才汇报上来?” “这是上报的通道有问题,还是人为的原因?” 咳咳咳 老人说话有些激动,尤其是对面电话里传来的消息,亩产超过六百斤的好玉米,竟然被埋没了三年,这对国家是何种浪费啊。 西北地区,亩产不到一百斤的地方,那些人,就靠这点粮食活命呢! “首长,我们的失职,我已经派人下去调查,一定会尽快给您答复!” 对面的人站在那,心里挂念着对面人的身体状况,握住电话的手臂都有些颤抖,他心里明白,对面的首长心里有多关心农事,挂着的都是那些吃不上的饭的农民。 “好!这件事,一定要尽快落实。” 先补一章等待上一章解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