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四章 封国 (第1/2页)
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六百九十四章封国自从平定西域后,梁国四方宁靖。 洪兴三年一开年,西域就传来捷报,慕容垂、刘牢之、诸葛侃选拔八千黑云精锐,一万三千豪强部曲,以及天山以南诸国义从军三万,再次出兵天山以北。 大破悦般与代国联军,斩首七千,俘获万余。 长驱直入,追亡逐北,从七河流域追杀至河中,彻底灭亡了悦般。 天山以北、葱岭以西诸国皆惧,康居、乌孙遣使称降,成为大梁属国,各献牛羊犒劳梁军。 慕容垂留高弼与凉州诸部镇守郅支城,自率大军返回龟兹。 这一战也让西域诸国见识到中土的强悍战力。 各国纷纷遣使洛阳朝拜。 上交汉朝册封的符节、麾仗,请求大梁重新册封。 “慕容垂真乃国之利器也!”李跃望着沙盘上插上的一支支“梁”字小旗,天山南北已经被梁国实控,河中基本成为华夏的势力范围。 而自从在姑臧兴建佛窟、大兴寺之后,姑臧就一跃成为沙门的圣地。 无数西域僧人前往姑臧,将纸质的佛经带回诸国。 让梁国与西域的联系越发紧密。 “今西域已平,不如调慕容垂还朝,于天山以北封国,派宗室镇守。”王猛对慕容垂从未放松警惕。 不是信不过他,而是迁居西域的豪强、豪酋越来越多,会逐渐形成一个权力圈层。 古今中外,地方与中枢的对抗,一直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疆域越大,这种对抗就越显著。 地方权力圈层崛起,利益就会与朝廷逐渐不一致。 “封国是必然,调慕容垂回京暂时不必,朕还想经略葱岭以西。”李跃指着沙盘道。 这一年多来,汇集在姑臧的商贾、僧人、细作将西面形势逐渐呈现在大梁面前。 此时萨珊波斯帝国走向衰落,五年前还被罗马大军攻破了都城泰西封,全部精力放在西边抵抗罗马人。 现在是向河中投射华夏影响力的最佳时机。 河中诸国亦普遍信奉佛教,这是一条非常好用的纽带。 “葱岭以西?陛下还真是雄才大略。”王猛一阵苦笑。 “河中遍地牛羊,适耕作,我强彼弱,为何不取?若不是大梁根基太薄,朕早就杀过去了。”李跃毫不掩饰自己对土地的渴望。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李跃这两年对土地的欲望如同对女人的欲望一样大。 “如此肥沃富饶的土地,我们不占,就会被别人拿去。”李跃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王猛盯着沙盘许久,才幽幽道:“只要不耗费中土国力,经略此地倒也无妨。” 商路带来的利益,作为尚书台一把手的王猛最清楚。 从前年开始,西域贸易大兴。 中原的丝绸、纸张、瓷器、茶叶、漆器等商品运到西边,几乎与黄金等价。 而河中恰好处于两条商路的交汇处,天然就是贸易中转站,向西北通往罗马,向西南通往萨珊,正南,通往天竺诸国。 可以说河中加上七河流域就是这块大陆的心脏。 李跃如今的地缘理解力堪称这时代的翘楚。 不占领大陆的心脏,华夏文明谈何兴起? 历史上的一些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