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_第五百六十八章 五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八章 五铢 (第2/2页)

准备了好几年。

    如今吞并燕国,正好借大胜之威全面推广。

    商业活跃起来,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相当于一摊死水,在五铢钱体系下,周而复始的运行起来。

    梁国经济强大了,能对周围国家形成降维打击。

    这一招诸葛武侯已经用过了,刘备猇亭战败后,扔给他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精锐尽失,人心崩溃,府库空虚。

    出师表中有“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之语,足见当时形势之恶劣。

    但诸葛武侯接手后,短短数年,蜀汉就起死回生,七征孟获,六出祁山,究其根本,就在于诸葛武侯将将蜀汉经济与蜀锦挂钩,造新钱、平抑物价,蜀锦畅通魏吴两国,压低了魏吴的本国货币……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成都的繁华,才让诸葛武侯有了北伐中原的底气。

    “明日朝会,推行此钱!”李跃沉声道。

    梁国也到了走出这一步的时候。

    江淮的稻米,辽东的木材、皮货,幽州的牲畜,青徐的海货,在商业的刺激下才能繁荣起来。

    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辽东不愁发展不起来。

    “唯!”常炜拱手一礼。

    以前推行这些东西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

    如今李跃携吞并燕国大胜之威,威信如日中天,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时候阻挡。

    李跃之前也小规模推行过五铢钱,不过反响平平,民间交易还是以粮食、布帛为主。

    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推行货币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

    此次大胜,还有谁不信任李跃、不相信大梁?

    汉武帝前后六次币制改革,才打造出了五铢钱体系,使大汉的国力走向巅峰,所以才能北击匈奴,威震西域。

    汉朝虽然亡了,但五铢钱生命力极强,直到清末还在市面上流通。

    梁国要重现大汉之盛,恢复五铢钱的经济体系是必然。

    果然如李跃所料一般。

    诏令下达,畅通无阻。

    不仅邺城开始改用五铢钱,地方上也开始流通起来。

    其实民间对钱币的渴望更为迫切,毕竟谁也不愿意买个东西,就几袋子粮食、几匹布去买卖,小生意也就罢了,大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出现大量书籍。

    两三枚五铢就能买回一本。

    没钱也无所谓,可以租借,李跃在邺城设立十二家书社,专供寒门庶族子弟无偿借阅,算是大梁的福利。

    不仅有诸子百家,还有各种启蒙绘本,简单易学,生趣盎然。

    也有鸿胪司的各种评书,从卫青霍去病到关羽张飞。

    往往一个识字之人诵读,几十人旁听,纷纷叫好。

    让李跃没想到的是,五铢钱没遭到抵制,黄藤纸也没人说什么,反而是书社引来了不少人的反对。

    声称虚耗国力,百姓无心耕种。

    李跃嗤之以鼻,将所有奏章送回。

    这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