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回到京城 (第2/2页)
收农业的油脂产能又有了一定的增长。 总体油料作物处理产能达到了1917万吨,淘汰了很多高能耗,卫生不达标的老旧设备,比之前减少了大约200万吨产能。 其中大豆处理产能1129万吨,即便如此,丰收农业的大豆处理能力也超过了中粮和益海嘉里。 玉米油处理产能647万吨。 花生油处理产能75万吨。 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苏子、油莎豆等处理产能66万吨。 饲料加工产能1278万吨。 资产总计198.7亿华夏币,负债总计77.65亿华夏币。 公司成立到现在,二季度总营收73.5亿华夏币,净利润10.37亿华夏币。 文件最后,邱明成还写下了未来丰收农业的发展方略。 徐良认真看了一下。 总结起来就三点。 第一,继续拓展国内的油脂产能,保住行业第一的地位。 第二,进入小麦和大米深加工行业,拓展丰收农业的产业边际,丰富营收渠道。 最后,收购国外土地,以南美和非洲为重点,发展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保证货源渠道的稳定可控。 徐良满意的点了点头。 邱明成的思路符合他对丰收农业的战略构想。 重新写了一封邮件给他发了过去。 “忙什么呢?” “你醒了?” “嗯。” 姜晓阳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处理了一下工作邮件。对了,收拾一下,晚上去你家吃晚饭。” “我爸妈喊你了?” “没有。回京城了,怎么说都要拜访一下老丈人和丈母娘。”
“难得你还有这份孝心。” “呵呵,那当然。别的不说,看在他们把你嫁给我的份上我也要对他们好点。” “你等我一下,我去换身衣服。” “嗯。” 怀孕了不能化妆,姜晓阳换了身衣服,洗了把脸,把头发简单扎了一个马尾后,便随徐良离开了。 他的到来自然受到了姜卫国和刘继红的热情欢迎。 老丈人还是那样,吃完了饭就给他上政治课。 “姜伯伯,有件事我想向您咨询一下?” “什么事?” “我们必应在开发地图业务,目前主要从国外的卫星公司‘数字地球’购买影像资料,价格比较高。 所以我们打算自己购买几颗商业卫星,不知道咱们国家的航空部门做不做我们这种私人公司的生意?” 姜卫国和刘继红有些吃惊,姜晓阳听徐良说过,到是能保持平静。 “你们公司要买卫星?”姜卫国忍不住道。 在他们的固有印象里,卫星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只有国家才能搞,冷不丁冒出一个要买的徐良。 实在太意外了。 “如果咱们国家不能提供的话,我们会向俄罗斯和美国的一些商业卫星公司订货。” 徐良道。 姜卫国渐渐冷静下来。 沉吟半响。 “徐良,卫星这种东西太敏感了,国内又没有先例。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在国内搞,购买的话,你可以跟航空部门谈一谈,估计他们也不敢卖给你们。” “姜伯伯,我们打算把卫星公司放在香江。” “香江到是不错。”姜卫国忍不住道,“徐良,你们这个卫星公司一定要做吗?” “姜伯伯,我们一定要做。因为国外有一家跟我们同类型的公司已经准备要做了。如果他们做了,而我们没做,会极大的损害我们鸿蒙公司的品牌。 所以,我们必须赶在他们前面,提前发射这颗卫星,提升我们的品牌,捍卫我们在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地位。” “爸,卫星在华夏的地位很独特,在国外发展中国家也是高科技和实力的象征。谁先抢到,就极大提升谁的品牌价值。”姜晓阳道。 “你们想要一颗什么样的卫星?” “幅宽15.2km,定位精度小于3米,重访周期:2.8天,设计寿命7年……。” 徐良报了一堆数据。 姜卫国挥手打断了他的话,“算了,你说的这些我也听不懂。你提供一份文件,明天我让小刘拿到航天部门去问问。” 小刘就是刘树成,姜卫国的政务秘书。 “谢谢姜伯伯。” “你也别抱太大希望,这件事没有先例,不一定能成。” “没关系。” “徐良,你们这颗卫星一发,将来肯定会拍到很多机密的军事信息,如果放在网上随意被人观看,恐怕会惹来很大的法律官司。” “姜伯伯,你一下就抓到了重点。我们是这么想的,对关键的敏感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 “这倒是一个办法,但治标不治本啊。” “暂时只能这样,我也没其它更好的办法。” 姜卫国点了点头,他也没更好的主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