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母校 (第2/2页)
然都有做风投的经验,都没独立负责过一支基金。 所以一开始经手的钱都不多,只有3000万美元。 后面会视他们的成绩再考虑增加,还是直接换人。 “摊子大了,监管就要抓的更紧,别让人看我们笑话。”徐良道。 “放心吧。” 两人边走边聊,十几分钟后,便送姜晓阳回卧室午休。 徐良看了看时间,带着吕慧离开了汉华中心。 驱车直奔母校。 虽然他很少过来,但门卫显然得到了吩咐,远远的看到他的车过来,直接放行。 把车停在行政楼前面后,看到了早早等在那里的席方宇。 曾经作为徐良班主任的他,现在已经成了老院长的秘书。 “刘老师?” 看着面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刘超不由得心生感慨。 尽管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徐良已经颇有成就,但他怎么也想不到,短短四年多的时间,对方就成了世界第三首富。 现在更以100亿华夏币的捐款,成了轰动全国的大慈善家。 感慨归感慨,他脚下可没放松。 连忙小跑过去,主动伸出右手。 “徐先生,您好。” “听说刘老师成了潘老的秘书,恭喜恭喜。” “谢谢。徐先生,请跟我来吧,校长在办公室等你。” “嗯。” 来到校长办公室,除了潘公恺还有关系比较近的席方宇,以及他的师父靳尚谊。 “老师,校长,席主任。” 徐良把师父放在了最前面,这也代表着三人在他心里的地位。
“徐先生。” 靳尚谊微笑道:“一会到我办公室,给你讲讲上几张画的问题。” “好的。” “那你们先聊吧,我的任务完成了。” 话落便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自从收了徐良这个学生,他走到哪里,别人都给他三分尊重。 本来就不喜欢繁文缛节的他也越发的洒脱了。 这次也是学校出面,让他跟徐良沟通,才让后者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赶了过来。 “您慢走。” 看着老师离开后,几人坐下来。 “潘老,学校找我有什么事吗?”徐良直接道。 “是这样的,你发的视频学校也看到了。正好学校打算在青州建设一处分院,不知道可不可以申请建设基金?” “央美是我的母校,当然没问题。不过学校怎么打算在青州建分校了?” “这些年随着上面颁布的扩招政策,大学生越来越多,原有的校舍就不够用了,想扩张,市里没有地方,只能把新校区建在郊区。 但学校一直在权衡新校区的位置,青州和京城都是我们的选择。” 徐良笑了笑,如果不是他推出了家族慈善基金,央美怎么可能会把青州作为考虑对象? 不过这种事就是看破不说破。 “学校打算把哪个学科搬到青州去?” “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和雕塑。”潘公恺道。 徐良有些惊讶,他还以为只有国画和书法。 毕竟,在这方面青州很有优势。 普通人可能不太了解。 在书画交易和收藏方面,齐鲁,尤其是青州,放到全国也是NO1。 在艺术品收藏界,有“得京城者得天下,得山东者得京城”的说法。 在当代书画市场,齐鲁市场在全国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因此说齐鲁成为全国书画业态的风向标。 在齐鲁地区,能够拿出上亿元艺术品的收藏家至少有100多位。 而在青州,2013年的书画交易额就超100亿。 青州的画廊有735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书画创作人员有近20000人。 参与群体数量庞大,交易额傲居全国。 因此有“华夏书画看齐鲁,齐鲁书画看青州”的说法。 不过分校学科多也好,虽然会多花点钱,但也能发展青州的艺术品交易市场。 略作考虑后,徐良答应道。 “校长、席主任,这件事我答应了,学校提交一份建设方案过来,基金会派出专业的评估人员,只要通过,工程随时可以开始。” 徐良虽然答应捐款,但也不会让人拿着自己的钱铺张浪费。 所以,想要拿到钱,必须先审核。 潘公恺和席方宇对视了一眼后,前者点了点头。 “我们会尽快做方案。” “那就好。” 徐良把桌上的茶水端起来喝掉后站起身。 “校长、席主任,如果没事的话,那我先去上课了?” 比起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他更喜欢听靳尚谊批改他的画作。 “没事了,没事了。”潘公恺道。 徐良微笑颔首后转身离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