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新梦想2004 (第2/2页)
基本上鸿蒙需要的各种基层人才,这里都有专门的培训班。 而得益于鸿蒙这个优质的平台。 新梦想的培训内容都能够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每个毕业的学生,都能够即插即用。 所以,除了鸿蒙外,跟新梦想合作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和IT企业已经突破百家。 新梦想的职业培训基地,也从京城发展到了全国13个城市。 培训人员突破万人。 2004年一季度,创造营收了4500万华夏币的营收。 迅速发展职业培训市场,已经正式成了新梦想的一个新的业务支柱。 周边业务,主要是新梦想剧场、音乐会、舞会,以及新梦想画廊。 自从去年京城这边小剧场、音乐会和舞会运营成功后,这种模式就推广到了新梦想在全国48个艺术培训中心。 虽然观众有多有少,但在新梦想的精心培育下,品牌渐渐树立起来。 全国加起来,平均每月可以获得256万观赏人次,虽然票价只有10元。 却也得到了2912万的月营收。 之所以这么多。 嗨,花生瓜子矿泉水也是赚钱的。 一季度加起来接近9000万。 新梦想画廊也借助新梦想艺术品培训中心发展到了全国各地。 可惜学生的画作卖不上高价,线下市场有限,反倒是线上市场渐渐多了起来。 再加上画廊的参观收入。 04年一季度堪堪突破400万华夏币。 小剧场和画廊的生意虽然不高,但利润可太高了。 除了拿出小部分奖励给勤快的学生们,新梦想的利润高达80%。
所有这些综合起来,新梦想2004年一季度的净营收达到8.58亿华夏币,净利润2.48亿华夏币。 另外账面上还有2.7亿华夏币的现金和短期债券,以及京城、魔都、鹏城、羊城、武昌等十五个城市各一个培训基地,总计56.7万平米的商业地产。 为了这些地产,新梦想不仅把融资的钱投入了大半,还背上了13.2亿华夏币的外债。 不过教培行业利润丰厚,倒是不怕还不上。 综合下来。 新梦想不计算商誉的话,共有总资产37.8亿华夏币,13.2亿长期负债,2.7亿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预估年营收39.5亿华夏币,年利润7.8亿华夏币。 看完后放下资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 “你想让新梦想上市?” 这也是他这次来的原因。 滕华明点了点头。 “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除非有新的资金进来,否则我们只能按部就班的发展。但新东方最近拿到了德丰杰的投资,今年准备在学科教育领域投资2亿华夏币。 还有学大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拿到了汉华火星3号基金1500万美元的投资。” 看着滕华明幽怨的眼神,徐良笑了笑,没多说。 火星3号基金投资学大教育这件事,他倒是知道。 但并不是他主导的,而是张颖取代徐新接手火星3号后第一笔投资。 “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公司都在涌入学科教育行业,我们不仅要跟新东方、学大教育竞争,还要跟职业培训领域的老大北大青鸟竞争。 新梦想想要维持现在领头羊的位置,就要持续性的投入。” “你可以选择继续融资。”徐良道。 “融资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最近新东方也在筹谋上市,我想赶在他们前面,成为教育行业上市的第一股。” 徐良点了点头,他能理解滕华明的想法。 有时候第一和第二,受到的关注度就是天差地别。 “徐总,我还打算直接把理想教育合并到新梦想,让新梦想以一个整体上市。” 当初,徐良为了避免二十年后,国家取缔学科教育的禁令,单独成立了理想教育,来发展新梦想的学科教育业务。 而且这个理想教育还在02年的时候,进行了A轮融资。 IDG和盈科用6295万美元,分别获得了6%和4%的股权。 如果合并理想教育,那么新梦想的股权肯定要变。 简单考虑了一下后,徐良便答应下来。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两年半前的他了。 站的更高,风景不同,也懒得再去玩这些小心思。 “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吧,不过我会让汉华火星3号基金,融资一部分。所以今年你先用这笔钱发展新梦想,明年再IPO。” 一个优质项目对风投而言,就是一张漂亮的名片。 汉华参上一股后,再去投资教育类初创公司会更容易。 滕华明没有拒绝。 融资而已,只要不是徐良拒绝上市就好。 “上市地点在哪?香江还是纳斯达克?”徐良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